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好书读名著应如空气般不可或缺

(2013-11-03 20:15:04)

2013年10月29日 06:40  荆楚网-楚天金报 微博 我有话说
图文:读好书读名著应如空气般不可或缺

楚天金报讯 图为:阅读经典让人受益匪浅 (记者程平摄)

  □本报记者文俊

  阅读既是一种个人行为,更是一种社会风气,从一定意义上讲,全民阅读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但尴尬的是,各大实体书店、网络书店销售榜单上难觅名著,皆是漫画、玄幻、成功学等休闲实用类书籍。

  在记者连日来的采访中,有多位业内人士发声,只有全社会共同营造读书氛围,多管齐下,形成文化合力,才能逐步形成浓厚健康的读书氛围,才能引导全民读好书,读名著。

  营造读好书的社会氛围

  让传统阅读不再缺位

  回顾中国历史,强调读书治国,推动社会进步是优良传统。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副院长范军认为,影响人们读书有三大因素:一是读者没兴趣、没习惯、没时间;二是书的内容雷同;三是在读书环境上引导不够、公共设施少、阅读方式改变等。

  图书馆法与知识产权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传夫教授告诉记者:要改变这种现象,必须正视人们阅读与获取知识行为的变化,首先要鼓励优秀经典作品的创作出版;其次,要对传统经典进行开发,使之适合网络传播,通过舆论引导,形成效应,让经典回归大众。

  目前,随着电子技术进步,传统阅读渐成一种“奢侈品”,在价值多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快餐文化盛行。

  今年,国家图书馆党委书记詹福瑞来汉时表示,图书馆有责任倡导大家读好书,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告诉读者哪些是好书、哪些是不适宜某类人群阅读的。

  记者从湖北省图书馆了解到,该馆定期举办“长江讲坛”、“童之趣”少儿读书节等讲座、活动,引导读者阅读经典书籍。

  阅读习惯最好15岁前养成

  老师、家长应是“点灯”的人

  研究表明,一个人在15岁前如果没养成阅读的习惯和对书的感情,那么他今后的一生中,将很难再从阅读中找到乐趣。

  著名作家梁晓声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18岁之前没读过200本书,这辈子几乎就与书绝缘了。”

  不过,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当下的中小学生,名著读得越来越少。有关部门对3000多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统计,竟有半数没读过文学名著。

  湖北大学文学院教授刘川鄂接受采访时认为:远离文学名著表明当今青少年有一种急功近利、浅尝辄止的心态,也可以说是社会浮躁现象,在中学生读书问题上的反映。从深层次分析,也有中学生自身的因素,更有社会、学校、家庭及多媒体环境的影响因素。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教育专家赵国权教授认为,学校、老师应该是“点灯”的人,让孩子们成为幸福的读书人,享受阅读的乐趣。

  在武汉,文化名人也纷纷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办起了读书会。2008年4月,在著名作家方方的倡议下,“我们爱读书会”应运而生。

  接受采访时,方方认为:“如果100个小孩有5个不爱读书,那是个人问题;如果100个小孩95个都不爱读书,那就是社会的问题了。”

  同时,记者发现,仅在豆瓣网上注册的武汉同城阅读小组就有26个之多。“隐形人读书会”成立于2008年,目前有2442个活跃成员。其发起人、组织人杨志国昨日说:“相互促进让我的阅读兴趣更浓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