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残阳如血,照在权谋家的刀上——读《资治通鉴》随笔(一)

(2007-02-15 12:39:38)

【锐圆读通鉴随笔一】——关健是名份

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

——《资治通鉴》中华书局版第2

  

  我的老乡司马光慧眼独具,选择这一年发生的这一件事,开始他的宏伟巨著《资治通鉴》。这一年,威烈王发布了一项人事任命,魏、赵、韩三人由大夫晋升为诸侯。在司马光看来,可了不得了,天下大乱就此开始。

  

  司马光的知音元人胡三省说,魏、赵、韩世为晋大夫,“三卿窃晋之权,暴蔑其君,剖分其国,此王法所必诛也。威烈王不惟不能诛之,又命之为诸侯,是崇奖奸名犯分之臣也。”胡三省宣布:“通鉴始于此,其所以谨名份欤!”

  

  事实上,当时的周朝已经名存实亡,被晋国这样的分封国架空了,而现在晋国又被“家奴”剖分,都是实力在说话。威烈王自身不保,还拿什么诛“奴才的奴才”呀。胡三省要求太高。司马光在编著《资治通鉴》时,一遇到义愤填膺或非常痛快的事,便忍不“臣光曰”大发议论一番。这不,整部著作开头刚说了一句话,就来了一通“臣光曰”。这都是封建时代的格言警句,不妨摘录几句:

  

  “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

  

  “贵以临贱,贱以承贵”。

  

  “君臣之分,当守节伏死而已矣”。

  

  一个字,孔老二说的“礼”。

  

  中国政治形态的核心,就是“礼”,就是严格的等级制度,礼纪纲常,绝对碰不得。就是草民百姓,也知道“天地君亲师”,哪样也碰不得。  

  

  皇帝再混蛋,大臣只能“守节伏死”,既不能弹劾罢免,更不能杀头枪毙,礼就是这一切的维系。统治者用“名份”确立等级,维护等级,久而化之,老百姓也以“安份守己”为草民天职。

  “礼”的扎根、繁衍,“名份”的厘定,使中国人的心智都用于乞求被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肯定的“名份”、地位。而这唯一的进步道路就是仕途。除了此道,其它路都不会出现巨人。国家是一个政治型的国家,人的全面发展根本谈不上

文章引用自:http://news.guoxue.com/article.php?articleid=878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