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应该怎么扔?
洪清
“刚会走的俊俊看到椅子上的小熊玩具,拉下来扔到地上,还很满意地看一看,继续走。妈妈说你把小熊扔到地上,它会生气的,以后就不陪你玩了!
俊俊看到书了,把书也推到地上了,听见书落地的声音后愣了一会儿,冲着妈妈开心的笑着;妈妈开始吓唬他别再扔了,再扔妈妈要打手的。
这招好像没起什么作用,俊俊开始变本加厉起来,跌跌撞撞地走到鞋柜那儿,将柜儿里的鞋子全都扔出来了,兴奋地手舞足蹈!妈妈这边快要疯掉了,陪了孩子一天就是跟着儿子后面在不断地整理物品。”
针对2岁左右的幼儿,移动物体(扔东西)是幼儿早期探索世界的集中表现。他们通过物体的位置(上下)探索空间,通过物体的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探索空间,通过不在视界中(直观)的物体探索空间,还通过弯曲(直观外、跳跃)的视界探索空间。由此得到空间感,形成空间概念。幼儿就是在这样不断地扔来扔去的体验中经验着属于他们自己的经验。
因此可以这样说扔东西是幼儿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过程,当孩子掌握了这方面的技能后自然就好了。
俊俊的爸爸是这样做的:给孩子买个弹力球,俊俊的小手正好能握住。带着他到户外去实践,先在平地上扔,再在阶梯上扔,然后往树丛中扔;看着球儿弹起落下,落下弹起;扔了找,找了仍;父子俩在“咯咯、嘻嘻、哈哈”学而时习中不亦乐乎着。
5岁骁骁在奶奶的带领下来市妇联大连婚姻家庭指导站做沙盘游戏,第一次来就将瓷制的拱桥扔到小筐里,摔掉了几段护栏;游戏做完后,站起来就走。奶奶拉着他说,我们一起把玩具收拾到柜子里吧?骁骁像没有听见似的。还跑到妞妞的沙盘前,将妞妞摆放的花扔到了地上;又跑到旺旺的沙盘边儿,将旺旺摆的月亮拿走了,旺旺不干了,骁骁又给扔到了地上……骁骁的行为遭到了小朋友们的孤立。奶奶说:在家里,爷爷的工作就是跟着骁骁的后面,收拾他玩的玩具。很小的时候还争着抢着和我们一起收拾呢,我们嫌他忙叨,也怕他累着就不用他收拾了。我们也经常和他说玩具不能扔呀,爸爸妈妈花了很多的钱买的哈,摔坏了就不能玩了。
骁骁随手扔东西很明显已经养成习惯了。爷爷奶奶在用自己的行动代替他的行动,代替他就是阻止他自我发展;阻止他自我发展就是对他实施的一种压制,而且这种压制将对他以后的生活产生严重后果的!
网上有篇文章“毁掉孩子一生的11中教育方法”第五条:“把孩子随手乱扔的一切东西都替孩子收拾好,不让孩子自己动手,免得他累着。这样他会养成习惯,遇事把一切责任都推给别人。”
骁骁预约的是每周日上午来指导站做沙盘游戏。于是,每次骁骁兴奋地跑来时,就领着他到摆放沙具的柜子前面,让他和喜欢或是感兴趣的玩具打招呼,说说话;启发骁骁爱上这里的玩具,引导他去善待它们。在做游戏中,跟在他的身后(感觉安全受保护,像在家里一样),当他拿一个瓷鸭子的时候,温柔的说:“多么美丽的瓷鸭子呀,骁骁爱护它,轻轻地放到小筐里将它带到沙盘中哈。”游戏结束的时候,再引导他将玩具送回柜子里:“将你喜欢和爱护的玩具送回柜子里,它们会在这里等着骁骁下周再来和它们一起玩的!”七周后骁骁奶奶很惊喜地告诉我,骁骁在家能把自己的玩具放回柜子里了,还告诉我们要爱护他的玩具,轻轻地拿,轻轻地放呢。
社区里父亲劝阻着自己的孩子: “你怎么可以在大街上扔石头呢?!砸着车子爸爸还要拿钱赔!不能扔哈”
如果看到了上面的话,我想这位父亲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