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孩子来说,“性格”比“学习”更重要,对家长来说,“了解”比“教育”更重要。孩子的智力学习可以持续20年,而孩子的性格养成最有效且最重要的只有生命的头几年。
5岁的小钢和妮妮是一个楼道里的小伙伴,小钢生在军人家庭,凡事讲究规矩,别看他年纪不大,却早就明白了“男儿有泪不轻弹”的道理。妮妮的情形正好相反,她是家中的娇娃,每当遇到不顺心的事,便大哭大闹。俩人渐渐长大,在两家大人的撮合下,小钢和妮妮结为了夫妻。然而,这对青梅竹马的伙伴,最终却成为一对怨偶。妮妮抱怨小钢不懂感情,小钢则觉得妮妮举止世俗浅薄,俩人几乎闹到离婚的边缘。
小钢和妮妮的矛盾产生于两个截然不同的生长环境。小钢的父母从小侧重训练小钢像个男人,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定之规。而妮妮父母的教养方式却是娇惯、宠爱,经常采用物质满足代替精神需要。俩人结合后,妮妮所需要的恰恰是小钢最难给予的,俩人矛盾由此产生。
俗话说,“性格决定人生”,此话一点不假。小钢和妮妮的性格,正在决定着他们的人生。在我们不知道它是什么的时候,性格就已经如影随形地跟着我们了,等到我们会分析自己的性格,想要有所改变时,却只能感慨“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了。意大利儿童教育专家蒙特梭利在她的著作中这样说道:“儿童的品格和品质,都不是由我们的力量形成的,而仅仅是儿童自己在3岁至6岁间所进行的一系列长期而缓慢的活动的结果”。换句话说,儿童的品格在6岁之前就已雕刻成型,这是我们今天强调关注幼儿心理健康的第一个理由。
有人说,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良好而成熟的性格”。可以这么说,一个家庭几乎等于孩子个性和命运的加工厂,简言之,一个孩子的性格和命运是与他所接受的家庭教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育儿启示
心理健康更需要照顾
小钢和妮妮的成长经历,对我们做父母的有何启示呢?孩子将来过得好不好,不是由聪明程度决定的,小钢和妮妮都是聪明之人,却算计不来自己的幸福。因此,可以这么说,孩子有良好的性格,幸福人生才有基础。
※抓住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塑造孩子良好性格
※注意我们每天所过的生活
孩子性格是在与周围人一天天互动的过程中形成的,“日子”以滴水穿石的能量造就了孩子的品行,所以,要时常查看我们与孩子之间的互动,注意日常生活带给孩子的影响。
※了解孩子每个阶段都需要什么样的心理营养
我们往往愿意花功夫了解孩子身体成长所需的营养元素,其实,与此同时,更需花一样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孩子心理成熟所需的“钙、铁、锌、硒”是什么。
出生至21岁五个阶段的发展任务
第一阶段0至1岁:信任与不信任
• 孩子的需要或行为
• 肚饿——被喂食物;受惊——被拥抱;哭泣——被拥抱。让孩子知道他的重要性及家长多么的需要他。
• 若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
• 孩子会觉得生长在一个安全的地方。长大后,他会是一个开朗及信任别人的人。
• 若未能满足孩子的需要:
• 孩子会觉得生长在一个不安全的地方。
• 孩子的需要未能得到满足,长大后可能会出现以下的个性/特征:
• 1、表现出一种异乎寻常及极度害怕被遗弃的表现;2、拼命地寻找一个依赖的对象;3、需要别人照顾;4、深信不能信任任何人。
• 与此阶段有关的成人心理障碍:
• 竭力维持毁灭性的感情关系,而且展示偏执狂症的倾向,如暴饮暴食,或过分地需要别人的夸奖。
第二阶段2至3岁:自主与羞愧
• 孩子的需要或行为:
• 孩子开始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生理机能及注意到身体的能力及限制(如控制大小便)。
• 若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
• 如果受到支持及尊重的对待,他会获得充满自主能力的感觉,觉得他自己对这个世界有一份影响力。
• 若未能满足孩子的需要:
• 若孩子得不到鼓励,或受到恶意的批评及嘲笑,尤其是在他尝试学习如何控制大小便的过程中,他很容易会产生害羞及惭愧的感觉。
• 孩子的需要未能得到满足,长大后可能会出现以下的个性/特征:
• 1、经常觉得自卑、无用及不可爱;2、不相信自己在世界上有存在的理由;3、把自己塑造成个必须依靠别人的人;4、觉得自己生存的权利取决于对别人的重要性;5、经常作出不恰当的道歉。
• 与此阶段有关的成人心理障碍:
• 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些什么,不能拒绝别人的要求,害怕有新的经验,害怕面对别人的愤怒。
第三阶段4至5岁:主动性与内疚
• 孩子的需要或行为:
• 1、喜欢幻想、创造及按照自己的主意行事;2、发展出主动性。
• 若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
• 如受到支持,他会说出他的想法及表达他的情绪,并且他会发展出一份健康的好奇心。
• 若这一阶段未能满足孩子的需要:
• 如果成人不支持他,反而因他作出新的尝试而处罚他,他会觉得内疚、有犯罪感,因而停止他的主动性,或会秘密地做。
• 孩子的需要未能得到满足,长大后可能会出现以下的个性/特征:
• 1、害怕犯错;2、感到无助及内疚;3、只懂得安慰别人;4、回避风险; 5、隐瞒错误。
• 与此阶段有关的成人心理障碍:
1、不能认识或表达内心的感受;2、害怕说出内心的事情;3、对感情关系负上过分的责任;4不断地去讨好别人。
第四阶段6至11岁:勤勉与自卑
• 孩子的需要或行为:
• 这一阶段的孩子,会开始与别人竞争及比较。
• 若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
• 如果老师和家长鼓励孩子学习及表示孩子与其他孩子一样有同样的能力,孩子将会受到激励而变得有活力。
• 若未能满足孩子的需要:
• 如果老师和家长经常严厉地批评或忽略了孩子,孩子会不信任自己,或者不会自觉地做事,他会产生不配做某件事或不及别人的感觉。
• 孩子的需要未能得到满足,长大后可能会出现以下的个性/特征:
• 1、避免参与任何的竞赛或极度喜欢与别人竞争;2、觉得不安全及不如别人;3、对自己或别人吹毛求疵.
与此阶段有关的成人心理障碍:
• 1、凡事要求完美;
2、经常拖延及耽搁;3、不知如何达到目标。
第五阶段12岁至21岁:
身份与对角色的困惑
• 孩子的需要或行为:〈青春期〉
• 1、找出他自己怎样去适合这世界;2、接受自己身体生理上的变化;3、界定自己对异性的身份;4、界定在同性和同辈里的身份;5、找出人生应怎样过。
• 若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
• 若这阶段容许他去探索他自己的梦想及感觉、改变想法及尝试新的方向,他会发展成为一个接受自己的人。
• 若未能满足孩子的需要:
• 若家长及身边的成人不支持他,又不引导他去探索,而只是过早地强逼他进入某一个角色,他会形成反叛的个性或者变成一个轻浮的人。
• 孩子的需要未能得到满足,长大后可能会出现以下的个性/特征:
• 1、不正确地表现出青春期的行为;2、对自己人生角色感到矛盾;3、不能订立人生目标;4、依靠情感关系或事业成就去肯定自己的身份。
• 与此阶段有关的成人心理障碍:
• 1、需要不断地谈恋爱;2、需要凭拥有的东西、认识多少人及工作成就去确定自己的人生角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