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我的情感梦想杂谈 |
分类: 三晋文化 |
墨缘--记山西省书法家袁旭临
一九三七年,我出生在河北省盐山县的一个小山村,在我的童年记忆里,父亲由于能识文能断字,成了村里的秀才,经常被街坊邻居请去写对联写牌匾,我的家也因了父亲的缘故而在俭朴中多了几分书香与墨香。受父亲的影响,那时的我虽不识字,但每当看到桌上摆着的笔墨纸砚,线装古书时,心里便有了一种莫名的冲动与向往,渴望着自己将来也能象父亲一样当秀才,给村里的乡亲写字。
九岁那年,父亲把一支饱蘸浓墨的笔放到我的手里,送我到村上的学堂去读书,同时也把一个希望播进了我的心田,我似乎继承了父亲的秉性与天赋,那时的学校专门开设写字的课程,我的老师字写得很好,对我们的管教也极为严厉,每天上午、下午都写一张字帖,家庭的熏陶,老师的教诲却对我的书法起了相当重要的启蒙作用,那时父亲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写字,做人要有骨气,要踏踏实实,在后来的日子里,父亲的话对我这一生的写字,做人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有人说书画同源,许多年来我却一直努力在传统中渴望着创新,在寻找着一种属于自己的书法道路,直到有一天,我从画国画中找到了一种挥洒自如,恣肆纵意的感觉,我将这种感觉与书法艺术相融合,于是在我的书法作品中,便有了一种狂放中见迟钝,张扬中见收敛,楷则中见放肆的感觉,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一种朴实、骨力丰腴,风神俊雅,潇洒飘逸的书法风格。
17岁是我生命旅程的一个里程碑,那一年我的作品第一次参加了在杭州举办的全国书法展览,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出,心情很是激动,我终于实现了父亲的愿望,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也就从那里起,我对书法的爱好变成了一事业去执着探索,如痴如醉地去追求,我的书法作品也不断在全省、全国乃至世界出名,看到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中国书法艺术,我深深地意识到一幅好的书法作品更是中华民族十大的传统文化的象征,我以我的作品能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载体而倍感骄傲,自豪。
这里是太原市牛驼寨烈士陵园的一个诗碑廊,碑文是我十多年前用不同的书体书写的,刻的全部是解放战争时期战士们在炮火纷飞的战斗间隙写的诗歌,有些诗虽然很简单,但读起来却感人至深,或许是由于自己曾经经历了那血雨腥风的战争年代,我在抄写这些诗句时,把自己对战士们的敬佩之情都用心用情去融进这一笔一划的字里行间。
也许在别人看来,我的生活是清贫的,但我的精神却是富有的,几十年来,我不断地为学校、为社会培养书法人才,是孩子们给了我一颗天真无邪的心,从孩子们的脸上似乎又看到了当年我对书法艺术的渴求的眼神,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希望。
我喜欢书法,喜欢国画,喜欢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平日里,总爱在写字之余拉一拉这把我多年的二胡,那悠扬婉转的节奏似乎让我感受到了这文字里抑扬顿挫的律动,一幅好的书法作品无疑是心灵深处的一处风景,赏析品味对性情的陶冶和人生的领悟多有裨益,正是这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让我用心去书写着属于我的人生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