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选片的四大思维精要

标签:
旅游摄影元素元素摄影课 |
分类: 新元素影棚信息 |
数码相机的广泛运用,同时带来一个要面临的问题——如何从同一个场景中大量的数码连拍中选出最出色的那张。选片的问题是所有初学者、职业摄影师、图片编辑都面临的问题;选片的重要甚至大于拍摄的本身,类似于电影剪辑。在众多雷同中挑选出那张出色的片子,这样的认识很少有人谈及,大多时我们会用“凭感觉”来确定。感觉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是知觉、记忆、思维的复杂行为,但凭感觉时大多时候和思维关联不大,其实最靠谱的是思维的认知,下面我们就从“思维”上讲述以下四个原则:
(选片的难度来自有变量的拍摄主体,象风光变量很小的题材只要考虑到构图、裁剪、接片等低思维的技术范畴)
一,偶然性:
观察上述三个例子,我们会发现最终出色的作品都出自非设计(必然性)的随机偶然性,摄前要有死磕拍摄的意识,摄后要在这些死磕拍摄中发现区别常态的偶然性。
二,高级语言
侧重发现摄影语言。
1,摄影语言,如光影,镜影,倒影,影子,剪影。都是"影"
在拍摄时,凡是突破“第一视觉的”“非常态的机位”“非常态的神态”“非常态的视角”“非常态的肢体表现”“非常态的拍摄行为”在摄影上都是可取的。
三,向量
向量:一个物理概念,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向量,也叫矢量。(在你还没有很强的影像认知时,请忽略这个概念,不然有困难感,产生畏难,向量对于通常的拍摄重要性并不强烈,先掌握更首要的)
提出向量这样的概念是为了能更和谐的完成画面组合。
向量有两个种类,静态趋势向量和动势倾斜向量。
静态趋势向量,朝向的身体和目光就是趋势向量,使画面脱离直白更有意境。
动势倾斜向量,基本不在拍摄中使用,因为拍摄时很难精细推敲;而是我们在一个倾斜或动态场景中,拍摄了一定数量的照片后,用来指导如何在一堆相似中选择出最出色的。
四,肢体语言、微表情
参见前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