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深奥之心态
(2011-05-07 07:11:20)
标签:
杂谈新元素摄影芮昆仑 |
分类: 左左格物(胡说胡道) |
2003年非典时期,随新丝路在三亚培训模特,03年时的三亚,除了几个海滨酒店,找个中意的餐馆都是很困难的事,餐馆的服务员多是本地人,那时三亚人淳朴,淳朴的让你在叫餐时不能同时和TA说两件以上的事,甚至你不能又要饮料又要杯子,通常只能完成你要求的一件事.....
5年前,给一个品牌的形象代言人单独培训如何在镜头前摆POSE,女孩挺单纯,2线城市的,我倾其所学,从人体结构,到美感的规律、姿态的韵律、节奏、平衡等,讲到气质在平面中的表达、通过局部肢体带动整体姿态、肢体语言的概念等等,足足用了满满的一天时间,也许时间有限,我过于强化的我个人认为的专业性的概念。第二天甲方来找我,说昨天我讲了一天,形象代言人同学什么都没有听懂.....
2年前,无忌讲坛,我讲了一节,《人像摄影的思维和美姿规律》。我花了2天时间废寝忘食的备课,2个半小时的课程,让我满满的讲了4个小时,什么人像摄影的主动构思和突发灵感,如何突破第一视觉、格式塔理论的视觉感受、人像中的肢体语言等等,下课时,我问了几个同学,普遍反映只听懂了40%.....
几年前,出了一本《人像数码后期72魔法》之后,读者反映,跳步太多,很多看不懂。其实,我在前言中就说过了,"道"和"术"的不同学习观念,我希望这是一本自己感悟规律的一本书,而不是,掰着手指头学方法的书。
一直以来,貌似自己不能适应这样一个学以致用的快餐式的社会,很多人都希望一学就会的知识,而我总是认为,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联想比知识更重要,有这样的认识,也许是我自己的知识大多不是来自于老师,而是自己的兴趣所致,或者是自己性格所致。
有时碰到个投缘的人,我也会滔滔不绝的天南海北,天文地理,古今哲理的说上一大堆,而对方又是瞪着疑惑的眼睛说,喜欢听但听不懂....之后我逐渐体会,一句话中千万不要涵盖太多的意思,表达时也不要把背景、原因等说的太简略,到头来听的别人一头雾水。
男人都爱吹牛,而我总是想卖弄的深奥一些,好像越是别人不懂反衬着自己更专业,看看我自己以前写的句子:“我们的观察,不是用主观方法把原本存在的碎片结合起来的内容的总和,是体验散乱的难于处理的元素般的‘形质’是具有内在规律的完整的历程。有意安排散乱的形质用之心理的表达就是摄影。
构图,就是确定画面中的第一主体点或第二、第三,串成线或者三角,控制,线或三角在画面中平衡、节奏的位置或对应画面边缘的关系,用来和谐主题就是构图。” 你懂吗?自己总想用自己感悟的更多、更深的认识来表达,但一个表达没有人听懂,这样的表达其实是多余的。
“对牛弹琴,不是牛之错”内容是要选择听众的,不然就是废话。其实知识没有什么生涩难懂的,只不过,有些概念需要时间感受;相同的范畴,相同的认识层次才容易相互的交流。同时,如果你和摄影师大谈哲学,又和哲学家大谈摄影技术,即使对方感觉你深奥,也不能说明你就有水平,这个有点“田忌赛马”的味道。
真正的“大家”从来都是把生涩难懂的概念说的通俗易懂,反而,总是要证明自己的人才总想把自己表现的更生涩、深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