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和文字来自老同学阳光)
读海明威的《雪山盟》让我对乞力马扎罗山充满了神秘的憧憬。这座海拔5895米的高山,坐落在坦桑尼亚和肯尼亚两国交界处,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独立式山脉,有“非洲屋脊”之称,黑色火山衬底,白雪皑皑作顶,透着“上帝殿堂”的意境。近年来,随着雪山融化的加快,环境学者的关注更使这座山增添了世界密码般的神奇。
我曾三次飞越乞力马扎罗山,每次都期盼着饱览雪山胜景,遗憾的是要么天空不作美,云层遮挡;要么因航线或飞行高度等原因无法如愿。乞力马扎罗山成了我神往已久的圣山,我渴盼着有一天,能与她近距离交流,亲眼目睹她的壮美。这种期待化为内心的一个情结,日渐把冥想中的偶然孕育成一种必然。正如一个行走在修行路上的僧人,当你刻意为之的时候,佛性远离;而随遇而安之时,佛心大开。
2012年3月10 日下午5点多,当我再一次飞越这座圣山时,上帝打开了自己的殿堂。
据同事介绍,若是从山下攀登到峰顶,需要五六天的时间,旅途的劳顿换不来在飞机上俯瞰全景的效果;我无暇徒步登山,却有幸在飞机上得以完成夙愿。这天,天气晴朗,随着飞机抵近乞力马扎罗山,我早早地紧握相机,怦然心动中,密切注视着舷窗外的一切。白云浓烈而缠绵,如千军万马奔腾而来,我时而担心这些白云会遮挡了峰顶,时而猜测雪山之巅会与白云混淆,擦肩而过。我一面克制着内心的激动,一面转换着拍摄角度。当飞机穿过云层的瞬间,我俯瞰到穿出云端的乞力马扎罗,我的心快要蹦出来了,这是怎样的一幅图画啊:白云如涛似浪,是雪山柔性的伴侣,她的涌动铺排正烘托着雪山的入静大善;山之巅的雪白和火山底座的纯黑,像极了一个修行人的一生;远处的山峰(Kibo)如一个欲与雪山对话的求道者,两山相望构成互动的风景。夕照如老人的手,轻抚变化万千的云层;我极力避开机翼的遮挡和舷窗的反光,关掉闪光灯,不断变换聚焦和构图去突出拍摄主体,在机舱内旅行者的惊叹声中,一次次按下快门,将我心中的乞力马扎罗定格在飘渺仙境般瞬间。
飞机驶离乞力马扎罗雪山,旅客们争相传看着各自的拍摄成果,我的这几幅照片成为朋友索要的佳作。当我静静地观赏这一幅照片时,浑然天成的画面更牵动我对大自然赐予人类的感慨。雄浑、洁净、素朴、大气,随处可以感受的美感;黑白、远近、动静、无为有为的哲理蕴含更让人浮想联翩。感谢乞力马扎罗雪山,让我的心再一次得到神圣的洗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