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华凋净后的真实——拆迁中的咸安坊

标签:
武汉建设人文武汉范亚维咸安坊汉口青岛路江汉路拆迁老建筑 |
分类: 偶然拍拍 |
眼前的这块地往东走五分钟是长江,往南走三分钟是太平路(江汉路的前身),离汉口商业繁华区仅一步之遥。这位34岁的乡下棉商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买地,盖一批高档住宅,卖给附近洋买办和华人白领。他的这一想法仿照的是上海流行的石库门居民区的操作模式。
黄少山建起的第一套样板房面积为255.5平米,上下共有三层,前后有天井,客厅装有四扇华丽的落地彩色玻璃门,配上暗红色的磨石地板,既实用又洋气。样板房一建成就受到众人青睐,于是又盖了第二栋、第三栋……
他为这片小区取了个吉利的名字“咸安坊”,寓意富贵咸安。5年后,当时的地皮大王刘歆生将太平路买下,铺成柏油马路,改名为歆生路,渐渐的,这里成了汉口的商业中心;后来,咸安坊的旁边又添了同仁里、德永里、启昌里,四个里巷合成了一条长320米、宽6米,东南口通鄱阳街,西北口通胜利街,巷道纵横交错,拥有64个门牌号的汉口顶级住宅区。
那套样板房,黄少山留给了自己,它就是咸安坊15号。
那是一段大汉口的花样年华。提起咸安坊和大汉口的往事,92岁的范亚维老人感慨万千。
范亚维的父亲范熙壬是民国第一届国会议员。17岁那年,跟随父亲走南闯北的她第一次回到武汉,立刻被美丽和充满活力的大汉口所吸引。
郁郁葱葱的林阴小路、浪漫迷人的轻音乐、衣着光鲜的新潮男女,咸安坊里的种种景色,构成了范亚维老人最美好的回忆。在这里,她认识了大自己4岁的张世模,音乐让他们找到了共同语言,并携手终身。
那时候,她和爱人经常从咸安坊旁边的林阴小路漫步,到江汉路唱机行淘唱碟——京剧名角的演唱、周璇的流行歌曲,以及外国轻音乐,令她陶醉。
咸安坊见证了大武汉的荣辱兴衰。建国前,咸安坊居住着来自社会各界的白领、名流。他们当中有洋行和银行职员、有实业界人士和富商,以及当红艺人等,轮船巨头卢作孚、药业大王陈太乙、汉剧大师陈伯华都曾居住于此。
在咸安坊15号旁边有一个叫芙蓉宫的会所,规模不大,但内部装修奢华,配有佣人和保姆,专门为汉口富商巨贾和政界要人聚会聊天提供服务,是汉口最高档的会所之一。
“钢窗(金属窗户)蜡板(打蜡的木地板)”是咸安坊“高级身份”的象征。3月15日中午,咸安坊的老住户、82岁的胡石桥老人指着门口的雕花钢窗激动地说,这里所有临街的窗户都是钢制的,所有的房间都铺有木质地板,过去的住户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给地板打蜡,使地板始终光洁如镜。
红色的钢花雕窗,粗大的青石门框,随着江岸区青岛路片区旧城改造方案敲定,一直藏在“深闺”,国内保存最完好的石库门建筑群——武汉咸安坊老里弄即将掀开盖头,以新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
19日,市文化局局长和晓曦在市政协十一届12次常委会议上表示,我市将整合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英、德、法、俄、日5国在汉口开辟租界,14国设领事馆,在江汉路、青岛路等地留下了100余处近代优秀建筑,“我市将在做好规划的前提下,着手对原租界区街道和建筑进行整治,同时规划安排具有文化特色的业态”。
两天前,市长阮成发率队调研江岸区,现场敲定沿江商务区建设总体方案。青岛路片区旧城改造“打头炮”,率先启动建设,务必在20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之前全面完成。
根据发展规划,沿江商务区范围是从江汉关至长江二桥、京汉大道至沿江大道的黄金地段,以三阳路为界,上段以保护性开发为主,建设汉口原租界风貌区;下段以商业性开发为主,打造时尚城市之都。
在汉口原租界风貌区青岛路片保护规划中,咸安坊以居住区为主,配建中学等相关服务设施,形成别具历史文化气息的悠憩咸安居住区。
阮成发指出,建设沿江商务区对展示武汉历史风貌、提升武汉城市功能有重大意义,要引进专业公司协助策划开发,将其打造成武汉最具吸引力的“新名片”。
一座座惹眼的建筑、一个个鲜活的面容、一段段动人的故事,93岁的咸安坊浓缩了一部武汉近代史。
咸安坊拆迁三年有余,因为各种原因,依然如故。
城市建设脚步如此之慢,需要热爱武汉的人具备极大的耐心。
去年夏天拍的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