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桶原理

标签:
木板木桶三不知 |
分类: 纯属偶然 |
上面这副图是我博客首页头图中的插图之一,每次更新博客,都喜欢更换一下头图,我觉得它应该属于博客的一部分。
图中的内容可以表达的东西未必会比文字差,哪怕博客中一个文字都没有。
但是新浪博客中给出的头图模式范围有限,自己自由选择的余地较小,太多人使用,容易撞衫。
不是名人,文字功底又差,个性又不突出,再用上千篇一律的模板,不淹死才怪。
当然,即使你非常喜欢运用自己的个性模板,也不一定能登上新浪首页,但是你用自己的博客表达了真实的自己,这就足够了。
欧美矢量图中的这个系列是我喜欢的绘画之一,有点类似英式喜剧的特点:不必刻意营造,生活中俯首皆是的荒诞,言谈中随口而出的笑点。
我们的头图和我们的文字就是人生舞台上的一出喜剧。
言归正传,
孙教授会三不知滴看看我的博客,他点着我的木桶给我讲了木桶定律的道理,有点启发。
水桶定律(或理论)是指一只木桶是由众多木板箍在一起的,它能盛多少水,不取决于最长的哪一块木板,相反它取决于最短的哪一块木板。
这个定律也可称为短板效应。一个木桶无论有多高,它盛水的高度取决于其中最低的那块木板。
对这个理论,初听时你会怀疑,最短的怎么会决定装水的高度?
继而就会理解和赞同了:确实,木桶的盛水多少,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那块最长的木板,而是那块最短的木板。因为长的板子再长也没有用,水的界面是与最短的木板平齐的。
决定木桶容量大小的竟然不是其中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其中最短的木板。
这似乎与常规思维格格不入,然而这个论断却被事实证明为是正确。
木桶理论可以启发我们思考许多问题,比如企业团队精神建设的重要性。
在一个团队里,决定这个团队战斗力强弱的不是那个能力最强、表现最好的人,而恰恰是那个战斗力最弱、表现最差的落后者。
因为最短的木板在对最长的木板起着限制和制约作用,决定了这个团队的战斗力,影响了这个团队的综合实力。
从资源利用的角度看,制造木桶时应该把短板们集中起来来做一个木桶可以使短板们发挥最大效用,同时也避免了长板们受制于短板而无法充分发挥其效用。在团队建设中,也不要想方设法让“短板”达到“长板”的高度,只要充分发挥短板的作用,比如用短板做桶底——物尽其用,这样,短板也可以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了。这样的团队似乎就可以正常运作了。
孙教授说,你自己不要对长板子或者短板子对号入座,你是长是短嵌在木桶上就会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