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分析作品中的叙述者声音特点

(2008-05-08 00:20:04)
标签:

杂谈

 

分析作品中的叙述者声音特点

   分析作品中叙述者的声音,重要的是注意叙述的内容、视角和语气与作品中故事内容的关系。当叙述的内容、视角和语气与故事的关系游离时,叙述者的声音特点就比较容易凸现出来,从而成为“戏剧化”的叙述者。下面试从钱锺书的《猫》这部中篇小说中选取一些叙述语句进行分析。小说的第一段是这样的:

    “打狗要看主人面,那么,打猫要看主妇面了——”颐谷这样譬释着,想把心上一团蓬勃的愤怒梳理乱发窠似的平顺下去。诚然,主妇的面,到现在还没瞧见,反正那混帐猫也不知躲到哪里去了,此刻也无从去打它。只算自己晦气,整整两个半天的工夫,全白费了。李先生在睡午觉,照例近三点钟才会进书房。满肚子蹩着的怒气,到那时都冷了,非趁热发泄它不可。凑巧老白送茶进来,颐谷指着桌上抓得千条百孔的稿子,字句流离散失得像大轰炸后市民,说:“你瞧,我回去吃顿饭,出了这个乱子!我临去把誊清的稿子给李先生过目,谁知他看完了就搁在我桌子上,没放在抽屉里,现在又得重抄了。”

    在这段叙述中,像“颐谷这样譬释着,想把心上一团蓬勃的愤怒梳理乱发窠似的平顺下去”这样的句子显然是叙述者作为旁观者的客观描述,是典型的第三人称叙述。而下面的句子:“诚然,主妇的面,到现在还没瞧见,反正那混帐猫也不知躲到哪里去了,此刻也无从去打它。”与上面的句子明显不同的是省略了主语(颐谷),还有像“混帐猫”这样带有明显情绪色彩的词语显然也是属于作品中人物颐谷的语言,因而这句叙述实际上转向了内部视角。视角的游移使叙述者的声音具有了自己的表现力。再看后面段落中摘出的几句:

    它到了李家不足两年,在这两年里,日本霸占了东三省,北平的行政机构改组了一次,非洲亡了一个国,兴了一个帝国,国际联盟暴露了真相,只算一场国际联梦或者一群国际联盲……

    单眼皮呢,确是极大的缺陷 ,内心的丰富便没有充分流露的工具,宛如大陆国没有海港,物产不易出口。

    ……甚至你感到他的书不宜乎摊桌上、低头阅读的,该设法粘它在屋顶天花板上,像去罗马雪斯丁教堂(Sisdne Chapel)里赏鉴米盖郎其罗(Mkhaelangelo)的名画一样,抬头仰面不怕脖子酸痛的看,才衬托得出他的高论来。

    这些话大都已经脱离了故事进展的过程,成为叙述者自己所发的议论。尽管在这些叙述中,叙述者没有通过第一人称的方式使自己以主语的形态专门加以表现,但却通过叙述中所表达的独到的见解、渊博的学识和幽默机智使叙述者的声音凸现了出来,并由此使作品获得了独特的风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