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洪晃,是从“带血的馒头”开始,当时,陈凯歌因自己的片子《无极》被恶搞后,表现出极大的愤怒情绪,让一石击起千层浪,引来众说纷纭。恰在这时,洪晃以陈凯歌前妻的身份在博客中发表了《前夫和馒头》,那篇恰到好处的文字,微言大义,春秋笔法。博得了网友的好评。那时,洪晃的批评态度是有分寸的,虽然被冠以“名门痞女“头衔,但她的言论中还真是少有过于露骨的粗口。尽管口无遮拦大大咧咧,毕竟出身名门,受过良好的教育。给人的感觉是率真而可爱的。
但洪晃近期在微博中对《三枪》的评论,彻底颠覆了她可爱的一面。她写道:三枪基本上就是骂中国电影观众是傻B的片子,谁槛三枪谁傻B。一个有着良好教育的女性,如今又是公众人物,怎么可以这样大放厥词?这不仅是对张艺谋的不尊重,也是对读你文字人的不礼貌。你可以批《三枪》,但不一定要粗口。且不说你是名门闺秀,也不说你是受过西方教育的名人。仅凭是女人,在语言表达上就应该含蓄些。讲理不要动气,不做淑女,也别做粗俗女哈。
刚看了洪晃在一档电视节目的视频,给我的感觉是,对《三枪》和张艺谋,她不仅粗口,还很横。甚至用侮辱智商来形容,更是以亲身经历告诫观大家千万不要上张艺谋地当:“我很傻地认为他是大导演,但是看完后觉得受到了侮辱,我的智商有这么低吗?我建论大家看看片花就够了,张艺谋是个老掉牙地导演,只是大家觉得他很有名而已,这部影片看完什么都不是”。这样带有攻击性很霸道的言论不是文艺批评的一种态度,而是一种傲慢和无礼。倒是很有侮辱别人智商的味道。好像所有看《三枪》的观众和叫好的人都成了你说的傻B了。你是谁?你不喜欢的东西就差得不得了,你不喜欢的片子就没有一点看的价值。那为什么还有许多观众叫好呢?他们都是张艺谋的亲戚?还是这些人弱智?这不是太轻视人了吗?
相形之下,韩寒的言论就比洪晃智慧的多。他在博客中写道:
赵本山找到了张艺谋,两人拍一拍身上的土,说,我们合拍一个片子呗,你用小沈阳,他票房也有保证,我这里演员也可再往艺术方向整一整;张艺谋身边的人拍一拍身上的土,说,最近流行武林外传,里面好多词都是网络流行词。张艺谋一想,网络好啊,这就是时尚;全剧组的人拍一拍身上的土,说,喜剧元素,西方元素,时尚元素,春晚元素,二人转元素,网络元素都齐了;于是,他们一头扎进了大西北的土里,开始拍这部电影。
看完以后,不得不说,小品有的时候就是小品,当你做到了电影的长度,它充其量只是一个大品,依然不是电影。电视剧有的时候就是电视剧,当你用了电影的配置,它充其量只是一个电视电影。
这是一部比较适合在三线城市的县城里播放的电影。而看完电影我唯一的感受就是赵本山培养的演员都不大会走路。
同样对《三枪》执不喜欢态度,韩寒就让人接受和叫好,而洪晃就显得缺少素质和教养。非但没把张艺谋怎么着,却招来网友的一片难听的骂声。这回洪晃批张艺谋的言论可没收到批陈凯歌的那一次效果,相反自毁形象。原因不是因为观点,是因为用词粗俗,态度狂傲。其实洪晃批《三枪》完全可以不粗口,完全可以心平气和。文艺批评不是谁骂得最爽谁最有道理。
至今没看<三枪>这部片子,所以没有资格评价片子本身.但就文化批评,我想起一篇题为<当下文艺批评缺什么?>的文章,其中说道,当下文艺批评缺少应有的矜持,我觉得非常有道理.文艺批评的目的是什么?是通过批评和评价来提高作品的质量.而不是起哄和打击,更不是动粗口发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