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兰在博客中发表了题为《2500元的保姆让我寒心》一文,引起了网上的强烈反响。有人同情她的遭遇,也有人指责她的挑剔。我想同情她的人,也许会有过类似的遭遇,而指责她的人,也许根本没接触过这方面的服务。
桑兰是名人,所以受注目。如果这个贴子是另外一个人发的,恐怕不会有现在这样的反响。而且也不会受到那样一种严厉的指责。有些话带有明显的攻击性。这对桑兰极不公平,桑兰是名人不假,但她也是一个普通人,需要在温馨的环境中生活。她与普通人不一样的是,她是个残疾人。所以,她更需要帮助更需要温暖。她在花了2500元雇用的家政服务员小杜身上,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在自己的博客中诉诉苦,说说心里话,没什么可以指责的。我们应该理解她。我们没有理由要求她太过神圣,对自己所受的委屈熟视无睹。桑兰是真实的,她文中的表达是一种生活中的真实发泄,而不是在虚幻中美化自己的神圣。仅这一点,她是可爱的,也是值得尊重的。
看如今家政务,确实有许多令人心寒的地方。
我的父母是被邻居称赞的两位善良的老人,总是以笑呵呵的样子示人。对待保姆如同家人,他们对来家里的保姆总是说,你来了,就像我们多了一个孩子,到这里别见外别拘束。无论吃的东西有多贵,保姆一定有一份。母亲还总爱说:坐下,歇歇。尽管这样善待她们,也是接二连三地频繁换人。大部分都是她们自己提出来走的,理由是家人患病,家中被盗等等,看似值得同情,却能让人感觉有谎话在其中。但到家政中介那她们就都说出心中真实的想法。有的说,老太太总爱散步,陪着她太累。有的说,老头坐轮椅,总推着上卫生间,太麻烦。还有的说老人的内裤总淋着尿,太脏。在家政服务员(保姆)中怕苦怕累的人太多太多。
在沈阳有个很有名的鲁园家政市场,我曾经为父母到那里找过保姆。在交涉中,感觉这些人不是在找家政服务,而是找个可以享受的地方。她会问你,老人能不能自理?有没有自己独住的房间?有的甚至看你来不来车接她。
在接触家政服务的几年中,感觉家政服务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家政服务员都是来自于农村,有的是家境困难,有的是因为婚变。她们的文化素质低,进入角色慢,许多人是抱着找个地方住,挣钱的心态来的。而不懂挣钱是需要付出这个道理。
二、有些服务员反仆为主,参与雇主家的家事,传闲话的有之,无事生非的有之,态度蛮横的有之。有一天,我们几个女儿都在场,给父亲买了水果。父亲喊保姆:小刘。只听小刘恨恨地答:啥事?当时我们都愣了,怎么可以这样跟老人讲话。但父亲并不介意,让她吃水果。像小刘这样不懂好歹,不明事理的人不算少。当我们辞退她的时候,她居然还想说道说道。善良的母亲说,她不愿意走就让她在这干吧。但她一点不受感动。
三、缺少善良之心,只要求她们善待老人这一点都很难做到。我们许多雇主共同的感受是,好的保姆太难找,哪怕多给钱都找不到。
桑兰的遭遇,是许多人经历的。只不过这样的事情被她爆料出来。应该说在保姆与桑兰,保姆与老人之间,桑兰和老人们一样,是处在弱势。所以,我们应该懂得桑兰之苦,不要过于要求和指责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