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影“左耳”

(2015-05-04 17:16:27)
分类: 杂谈

影片里性格迥异的男女主角,其实代表了每个人心中都拥有的不同部分。日常生活中,那些被压抑的部分几乎从来没有被表达过。

李饵是个内向文静乖巧的女孩。吧啦是个热情放浪叛逆的女孩。两人就像每个女孩内在都同时拥有的两面--外在的表现不过是取决于被压抑的是哪面而已。两人无意中成为了好友。这象征着一个女孩内在的整合协调过程,让这个女孩从此能够自我鼓励与支持,拥有了强大的对外力量。可是,意外仍然发生了。

吧啦意外地死去。

几乎每个女孩在成长中总会碰到种种痛切心扉的丧失,从而死掉内心的一部分。这部分可能是至爱的客体,可能是早年的梦想,可能是任何本以为可以一辈子拥有或值得追求的东西。

然后女孩必须要发展出独特的应对模式。要么内化失去的东西,让自己具有对方的特质,以补偿丧失。就像李饵开始尝试体验吧啦的生活--像吧啦那样涂脚趾丫,化妆;要么去完成对方未尽的事情,就像李饵那样发短信骚扰报复吧啦的男朋友张漾。。。而最后,能够超越创伤,自我升华的女孩,还是会像李饵那样,最终放弃了成为另一个吧啦,还是做回了自己,成为自己该成为的人,原谅该原谅的一切,放下过去,放下仇恨,迎接新的生活。

天堂里的那个自己总会希望看到世间的那个自己能过得更好,更幸福的。要做到这点,就只能随着时间,随着历练,让该走的走,该留的留,让一切成为过去。

两个遭遇家境完全不同的男孩,同样代表了每个男孩内在都同时存在的两面。风光得意优越,抑或压抑自卑犟倔。两人的遭遇的戏剧化转变,也象征了一个人既可以通过努力改造自己的生活,也可以通过颓废而亲手毁掉曾经拥有的生活。

命运之神嘲讽的笑容,总是那么高高地挂在天际。

或者说,每个人的心里,都有那么一个带着嘲讽笑容的命运之神。都在潜意识里演绎了截然不同的命运。

主人公的左耳是听不见声音的--就像每个人都在现实中多多少少屏蔽了某些重要的声音那样。。。非听不见也,不愿听也。

按照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可以得知,其实观影的过程,只是唤起我们的无意识的过程。通过制作和观看电影,可以将人的潜意识的东西、本我的东西加以释放,从而帮助人们达到潜意识和意识之间的平衡。”(陆莉莉《从弗洛伊德到拉康-略论西方电影精神分析学的理论来源》)

每个人的青春都有着种种遗憾。就像每个人的人生都有着种种的“如果”--那样。电影帮助观看者唤起并释放了那些无法面对的,无法实现的幻想和想象中的体验。

同样的,长程的心理治疗过程,也因着深入的心灵层面的工作,而唤起并释放了这些相似的幻想和体验--如此参与者的人生在探索中被提炼着,心灵在伤痛中被抚慰着,情感在震荡中被丰富着, 幻想在现实中被检验着--

如此,我们知道自己的身体和心灵,尽管伤痕累累,尽管泪水涟涟,我们依然,能够,继续前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欲望与爱情
后一篇:有时候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