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CAPA课程很有意义。除了与新的理论课老师探讨了弗洛伊德的“论潜意识”中的一些关于潜意识的概念,还与技术课的漂亮女老师探讨了何为“以病人为中心patient-centered”或者“以治疗师为中心analylist-centered”的解释方式。我把它们统一称为“以治疗师为中心”方式,是因为这两者其实差别并不特别明显,而且临床上常常相互转换。同时,也与其它容易被混淆的“以病人为中心”流派或技术进行更好的区分。
下面举例说明,在对有较严重人格或精神障碍病人进行治疗时,该方法是如何工作的。
有一病人,他常常追问治疗师对他的感觉,而且追问方式让治疗师感受到了强大的压力甚至恐惧。当治疗师回应:能说说你为什么这样问吗?他的回应是生气地说:我就想听你的看法。当治疗师回应:看上去你对我怎么感觉很好奇。他的回应仍是生气地:你不要回避我的问题。所以,显然,常规的以来访者为中心的回应方式并不起效。而且,他对于联系他早年经验和移情的解释并不感冒甚至嗤之以鼻。
那么,今天所学的,“以治疗师为中心”的解释方式可以是:看上去,你担心你刚才的话可能会让我觉得不舒服(害怕等),或者:看上去,你担心你刚才的意思里面有种让我觉得生气的东西,所以,你想确认一下......
通过这样解释,治疗师既把关注点保持在了此时此地,又把自己的真实感觉和病人的感觉进行了链接,并消化后再返还到病人那里。从而起到了充分的containment容纳病人所无法消化从而投射出来之物的作用。通常,最难以忍耐和容纳的,多是负面的情绪。在关系敏感的病人那儿,那么这些无法忍受的情绪绝对是与客体挂钩的。
“以治疗师为中心”的解释方法的好处,是避免了这类较严重病人的“受迫害”幻想--他们会倾向于把其它方式的解释干预理解为:他们的情感理解需求被治疗师扔了回来,从而没有被很好地包容containing.
而这将加重负移情,增强了个案脱落的风险。
我们的美女技术课老师年轻又富有临床经验,实在难得。而新的理论课老师是个和蔼年迈的老头,健谈,生动,吸引了在场的每个人。
感受挺好的一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