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之行后记
(2012-12-04 15:46:30)
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谈 |
2012的玛雅预言末日之前一个月,我去了一趟东北。那已是我目前为止在国内去过最远的距离--飞行横跨三千公里。
在当地匆匆忙忙地呆了寥寥数天,便打道回程。然而,回到几乎是国内最南方的家乡后,尽管时光已过去了好些天了,尽管生活也恢复了常轨,我却依然时时地感觉到,东北那室外相当寒冷室内相当温暖的强烈对比气息,那白雪皑皑偏僻静谧山乡中无限洁白闪亮的厚厚雪絮,仿佛昨日重现从未过去一般,时常萦绕在我的脑海里。
近几年来,好像还未曾有哪次的远游,能够如此地荡漾在我心中,仿佛有些未曾说完的话,未曾做完的事情,以至于我的思绪无法停止去想它似的--可是,那到底是什么呢?
既然现实里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那么,一定是我的潜意识里某些留存久远的记忆,被激活了--从精神分析的角度,这也许会是一个较合理的解释。而自由联想的分析技术,将可以用在此处,来看看这些片段,这些画面,到底激活了怎样的遥远却又刻骨铭心的过去......
身为咨询师或治疗师,没有同道会否认,自己是自己练手最好的白老鼠--除非,你是一个擅长于逃避面对自身内心世界的人!
虽然才短短数天,我已十分喜欢东北的居住方式--外出时裹得像个粽子,回到家中或进入室内时,把门一关,外衣围巾手套一脱,立刻被温暖无处不在的室内暖气包围着,可以让你一身轻装愉悦地干任何事情,天寒地冻的世界仿佛瞬间远去。那种幸福安全感,由于强烈的温度对比,而显得越发显著。难怪有一句俗话“老婆孩子热炕头”,还真浓缩了东北人的基本幸福感。我算是切身体会到了,且由衷地喜欢这种感觉。
对于南方家乡的冬天的联想,对比让我不禁有些沮丧--没错,外面是不那么寒冷,可是,室内同样也不那么温暖,不是吗,南方的家庭多数不装暖气空调,阴冷潮湿的天气让人在室内也常常感觉阴冷沮丧--这是我从小就刻下的温度记忆--留于发肤,印于心底。
而那种冬天时也能在室内感觉舒适温暖自在的愿望,恐怕也从小就悄悄铭刻于心了,只是,由于明白不可能实现而一直被压抑埋藏着,直至,在东北的房子里,一下子被强烈地满足而被触动了。
旅行回来后,我的思绪常常萦绕,这恐怕是在告诉我自己,我对这种被满足的感觉是如此地依依不舍啊--就像一个从未盖过棉被的孩子,偶然盖过之后总念念不忘一般。呵呵,这种分析倘若进行下去,还能有更多更深的意义被发掘出来。
精神分析是个多么好的东西啊!
同样让我难以忘怀的,是在东北山乡里看到的那些皑皑的白雪。这里有中国最好的雪,纯白无暇得放射出晶莹闪亮的颗粒钻石般的光芒。行走在人烟稀少静谧的雪山中,面对四周一片白茫茫,挂满积雪的高高矮矮的树梢,无法稳当走路的积雪攀山小径,时不时摔跤陷进去的厚厚的积雪陷阱,对于来自从不下雪的南方的我,是如此的新鲜莫名。上山时,刚好阳光灿烂明亮,天空蔚蓝纯净,雪地里金光闪烁;下山时,天空开始多云阴沉,四周除白雪外灰蒙蒙一片,大地似乎在暗暗积蓄着深沉的力量,等待爆发的那一刻;阴沉的雪山有着阴沉的美。
更有意义的是,我足足不停攀行了近7个小时,包括上山下山,山路也不平坦,甚至可以说得上陡峭。中间时段,我的双腿已经感觉疼痛,每抬一步都能感觉到肌肉的痛楚,然而我依然坚持不停留地完成了整个的登山过程。下山后,腿足足疼了好几天。可是,我的身体却丝毫感觉不到疲劳,心灵依旧平和沉静而不失激情。
这很不寻常。要知道,我一向是个怕登山的人,且不是体力特别强壮之人,以往的登山经历即便历时短暂也几乎都以无尽的身体疲劳而告终。只有这次,是个例外。
一定是有些东西,在这个过程中,成为强大的滋养力量,悄悄注入我的心田了,对此我确信无疑。那是什么呢?是白雪吗?我对白雪的联想是纯净,洗涤埋葬一切藏污纳垢后,返予人间一片宁静的无我无他世界,不再有烦恼忧愁。这种联想,确实能够让任何联想它的人,在身临其境之时,被赋予强大的心灵滋养力量的。
那样的世界,同时也是我心深处的一片秘密净土,我想,从孩童起就在那儿的完美幻想。唯从未在身处环境中实现过,直至,在东北的这段短暂时光中,突然一下子被外化了--潜意识被触动的典型例子啊。
希望这篇文章能让我就此,对此次东北之行的缅怀告一段落,而回到现实世界中,展开现实的新篇章。
这次跨越三千三百公里的距离,得到的,是我一下子离内在的那个自己近了几乎三十三年!难怪!谁能够不需要时间,来消化这如许时空的交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