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6月6日星期三同辈案例督导小组活动后记

(2012-06-11 17:50:45)
标签:

杂谈

分类: 个案探讨
这是一个在预约的时候,强调自己是个残疾人的病人。然而见面后,咨询师Q并未从其高大结实的外形中看出有何残疾之处。咨询一开始,病人便谈起对强势女性的恐惧感,以及自己懦弱的父亲。直到谈至中途时,病人才突然主动向咨询师指出两样他如不说,旁人实在难以觉察的稍异于常人的身体特征。更有意思的是,咨询师在感觉到病人的自卑后,亲切地举了两个自强不息的例子,来安慰和鼓励他。谁知,病人的反馈是并不认同反而希望咨询师能说些更“刺激”的话,来“冲击”一下自己。这让从一开始就小心翼翼,深怕伤害到对方自尊心的咨询师十分的意外。而这也正是咨询师Q提出督导的主要困惑所在:该如何对残疾人进行心理咨询?
在热烈地讨论了一番这个案例背后所可能隐藏的背景,并进行拓宽思路的自由分析联想之后,现场的咨询师们都认同了在这个案例中显现出的一个关键点:在某些情况下,至少在这个案例中,过早的安抚和鼓励,对于当事人,也许不但不是真正的共情和理解,反而可能会让他将咨询师的良好出发点误解为对自己同情可怜,而拒绝与咨询师结盟。因而,掌握鼓励安慰的恰当时机很重要。在初次访谈中,认真仔细地倾听和了解当事人的感受,探索分析他所表达的意图和目的,总好过贸然地进行干预。哪怕是出自良好用心的干预。
这次的案例督导,在进行了一贯的程序后,我们尝试了新的方式。我们尝试每个人都来为这个案例进行命名。命名之后,每个咨询师再分别做一番动力学方向的案例分析。这一新方式马上为督导现场带来一股新鲜而又深刻的活力。如果说,之前的案例讨论是在海面碧波中畅游,那么,如今的感觉便是大伙儿开始尝试共同向着海底潜入,在感受越发困难的深水压力的同时,开始能欣赏到更为美丽的鱼儿甚至珊瑚礁了..,...
咨询师K的命名是:大拇指。咨询师Y的是:看看我吧。咨询师L: 残疾人。咨询师Q:向我开炮!......
让人更为感叹的是,咨询师们的每一个命名,不但显示了该咨询师对于案例的独特理解,同时还融合了咨询师本人的独特个人特质和风格!试问还有什么,能比这样做,更能简洁干练地整合案例内外的事主和医生这两个可爱又可敬的当事人呢......
而咨询给与每个人所能带来的改变与进步,就在这整合当中,一步步向前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恶心
后一篇:妈妈的咒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