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的关系,是治疗的灵魂
(2010-06-14 11:58:53)
标签:
杂谈 |
分类: 心理咨询的有关知识 |
许多的心理问题,从本质来看,其实就是一个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问题。尤其是幼年的人际关系对心理的影响,将渗透于每个人成年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感谢梅兰妮.克莱因,这位20世纪初的女性心理学家,开创了客体关系理论萌芽的先河,让人们对人类心灵世界的认识,超越了弗洛伊德的“内驱力”学说局限,迈向了更为广阔的浩瀚空间。
在努力分析来访者的症状背后的机制和成因之余,我总是在思考,如何好好利用发生在咨询室里面,咨访关系的状态,来呈现来访者早年所内化的异常客体关系。然后,在我们之间真实的关系中,进行艰难却必要的修复。
无数的临床心理学家们,已经强调了这个关系修复过程对于改变的出现,所无可替代的重要性。这就像一剂混杂的中药方里面的其中那味最关键的药--没有了它,再多再好的分析,都将是空中楼阁--对于客人真正的改变,起不了任何实质性的作用。
这对咨询师来说,无异于开始一场经验与勇气的挑战。
有一位女客人,她一开始提出的咨询目标,当你解答了之后,又会发现这好像不是她想要的东西,而对于她真正想要的目标,她内心明白,却似乎难以坦然地表达出来。于是,在咨询的前半段,我的感觉是矛盾重重,纠结难受不已。
在发现陷入僵局后,我决定直接把我的感受告诉她:我努力想要配合她,却不知道该如何入手,去突破她的表现带给我的矛盾感,这让我很纠结。谁知,我的这番对彼此关系的呈现和诚恳表达,反而成为了咨询进展的突破口。这位客人立刻联想到,她在现实工作中碰到的困惑,正是类似的情况。她开始领悟到,或许这正是她的上司所面对的难题,以至于她在目前的岗位上,总感觉无法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让她沉浸在长期的抑郁情绪当中。
接着,她又意识到这背后,或许跟自己不愿去主动表达自己的需求,而总是被动地等待有关......咨询在最后获得了让人比较满意的突破。
我把成功归结于,我及时地呈现了彼此的感觉与关系,并以包容和鼓励的态度,去修复她早年所形成的--如果主动去要求的话,就可能会被人,尤其是身边的人所拒绝--的不健康的客体关系模式。
可是,有的个案,却很难如此顺畅了......
一个看起来很乖很听话的女孩,从来不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反抗。于是,躯体成为了她表达内心反抗的唯一方式。每当面临某件她不愿接受的事情,或者某个她不愿接受的人时,她便出现躯体症状恐慌性发作:呼吸困难,四肢无力等让亲人慌乱不已的状况。当我在咨询的过程中察觉了此点,准备进一步去处理的时候,却发现干预得太迟,咨询被迫中断了。
我常想,如果我能早一点察觉到在咨询中呈现的关系问题的话,或许就不会走到这一步了。这要求医生具有无比敏锐的关系觉察力。尤其是对于这类,表面积极配合,背后却无言抵抗的客人,要发现并及时呈现他们异常的客体关系,是很困难的。
但困难,却并不意味着无法做到。只是这会对医生的经验提出较高的要求。
一个好的客体关系治疗方向的医生,将会努力地察觉,并想办法令客人的客体关系模式在咨询室里呈现,然后,用新的,良好的关系模式,来逐渐代替客人早年形成的不良模式,从而让客人产生最终的改变。
简单的一句话就是:你我的关系,是治疗的灵魂。
可见,作为来访者的,坏的客体关系的承接体,好的客体关系的转化体,医生肩上的担子,是那么的任重,而道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