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网瘾”纳入精神病范畴

(2008-11-13 10:23:18)
标签:

杂谈

分类: 心理咨询的有关知识

 

“网瘾”纳入精神病范畴
我国制定首个“网瘾”临床标准,专家称戒网瘾最好去专业学校或医院
http://dgtime.news111.com.cn/res/1/20081109/32091226244815981.jpg
  如今的网络游戏让很多人痴迷上瘾CFP资料图

  □本报记者 蔡嘉莉 邓文燕

  韩宇   孙楠

  11月8日,由北京军区总医院制定的我国首个《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通过了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的专家论证。详细界定了“网瘾”的症状、病程和严重程度,网络游戏上瘾从此纳入精神病范畴。有专家称,医学界明确把“网瘾”列入精神病,有望普及网瘾精神科治疗机构。

  如果你玩游戏,想停就停,那是正常的。如果你玩游戏上瘾,控制不了欲望,就是一种病态。根据国务院报告,今年8月,全国网瘾少年人群达到400万。帮助青少年戒除网瘾,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更是一个社会课题。

  各类网迷

  学生  为玩游戏,9岁孩子打母亲

  城仔,9岁孩子,在万江一所民办中学上五年级。最近上课常瞌睡,老师叫来家长。

  “知道他晚上打网络游戏,没想到他玩到三更半夜。眼睛都熬红了。”好好一个孩子变得脸色青蜡、眼睛发红,江女士心疼不已。

  从此,江女士给书房门上锁。没想到,城仔像发了疯似的,暴躁不安。经常跑到书房踢门,把房门踢得“砰砰砰”。“你拉开他,迎面就给你一拳。我整个人傻了。什么时候,那个会拉着我遛狗的儿子,变成这个样子?”江女士又是生气,又是心疼。甩了儿子一个巴掌。儿子把上衣拉链拉开,衣服一扔,跑了出去。

  打了妈妈后,城仔很后悔。后来承认错误。也保证不再玩游戏。但是,他的保证撑不过一天。第二天,他编了个谎话,跑到“网吧”去了。他也很痛苦。他跟我说,“妈妈,我知道上网不好,但是我忍不住。”

  “年轻人不接触网络,看来是不可能的。”江女士说,儿子对网络游戏已经成瘾了,再不挽救,后果不堪设想。

 

  青年  少年迷“魔兽”,变得自闭

  “我们在东莞做生意,去年儿子小可打电话说他实在不想上学了,就让他也从湖北到东莞了。谁知道他来后,我发现他现在很自闭,除了上网玩游戏,就是窝在家里看玄幻小说。”

  王阿姨告诉记者,“去年底,因为他上网玩游戏回家很晚,他爸爸说了他,谁知道他竟然偷偷在家里拿走了两千多元,在一家网吧呆了一个多礼拜,我们全家出动去找他,还以为失踪了,家人担心死了。” 

  王阿姨介绍,“我们问他将来想干什么,他说想做网络方面的,可是我们给他送到电脑学校,他去了之后还是经常不上课去打游戏,现在都不知道怎么管他了。”

  小可从初中就开始玩电脑游戏,从“星际争霸”到“传奇”,再到今日的“魔兽世界”,他都是高手,曾经还卖过“装备”赚到过钱。“小可其实很聪明的,家里的电视坏了,他都能自己修好,但就是不把聪明用到正途上,视网络游戏为命,饭可以不吃,也可以不睡觉,甚至我们打他,他还是一有钱就偷偷跑到网吧玩游戏。”

 

  白领

  老公迷网游,妻子劝止遭打

  南城邱女士丈夫是个白领,让她很不解的是,丈夫每天在公司里都能上网,为什么回到家还如此痴迷电脑。“我真不愿意相信,他30多岁 的人,还有网瘾。”看了网瘾症状表现后,邱女士觉得丈夫的表现十分切合。 

  “他下班一到家,就跑到电脑前,浏览网页,玩电脑游戏。”邱女士说,丈夫每天下午下班回来就上网,一直到深夜12点多,甚至凌晨两 三点。“一有空就坐在电脑前面,从来不管家务,即使家里来了亲人、朋友也不理。亲戚朋友大家一起出去玩,他都会推辞,就待在房间里玩游戏。”邱女士说,周末或其他假期和亲戚朋友外出游玩,丈夫即使答应了,到时一定会爽约,从来不出去玩,一直玩电脑。

  “我真的很生气,经常说他,可说多了,他会发火,还会打我,我们因此打过架。”邱女士说,丈夫反而抱怨她太专制,连这点嗜好也不满足他,“除了上班就是上网,他通宵达旦地玩,无休无止地玩,已经不能说是嗜好了。”

 

  “网瘾”症状

  1.对网络有强烈渴求,上网占据生活中主导地位,如头脑中常常浮现和网络有关的事,回忆上一次上网的情境或期待下一次上网。

  2.几天不上网就会出现烦躁不安、焦虑、易激怒等症状,上网后上述症状可迅速减轻或消失。

  3.要花更多的时间上网才能感到满足,且时间不断延长。

  4.曾经努力过多次,想控制、减少或停止上网,但没有成功。

  5.尽管知道上网会给自己带来或已经带来危害,仍然忍不住继续上网。

  6.除上网之外,对其他事物的兴趣明显减少,以致失去以前的爱好和娱乐。

  7.用上网来回避现实或缓解不良的感受和情绪。

  8.对家人、老师、同学、朋友或专业人员撒谎,隐瞒涉入网络的程度,包括上网的真实时间和费用。

  

  网络成瘾的病程标准为:平均每日连续使用网络时间达到或超过6个小时,且符合症状标准已达到或超过3个月。

 

  网友声音

  网易河南洛阳网友 ip:123.5.*.*

  梦幻西游才是毒害青少年的最猛游戏,我一憎恨网游的朋友都为此游戏pay钱了……

  网易内蒙古网友 ip:58.18.*.*

  这个标准太可笑,网络游戏只是一种游戏而已,如果这算精神病,那么那些通宵打麻将的算什么?算不算是精神病呢?

  网易四川成都网友 ip:118.113.*.*

  网络游戏是引导和迷惑青少年变成精神病和弱智的罪魁祸首。我们做家长的太有体会了。

 

  专家分析

  学生上网成瘾,多是寻找寄托

  “学生有网瘾,多是要找一个替代品,或者是在爸妈那得不到温暖,想在虚拟世界找一个角色。”宏远外国语学校心理咨询老师宋聿说。

  网络游戏很诱人,就像玩魔兽,建立一个角色,打别人打得很厉害,升级升得很快。孩子在这里能找到自信。现实中,孩子的成绩不好,觉得爸妈不关心自己,老师不重视自己,很容易迷上网络虚拟世界。

  “小学生有网瘾的倾向,父母要尽早干预。控制孩子玩电脑时间。然后培养其他兴趣,转移注意力。”宋聿说。

  “课程表上,没有心理咨询课。”宋聿到学校任职一年了,学校一直没有开设心理课。在校生超过一千人,只有她一名心理咨询师。她觉得“心理课程中的团体训练,是预防各种心理疾病的有效手段”,可惜没人重视。

  宋聿说,网瘾很顽固,达到临床诊断为“网瘾”。一定要去专门解除网瘾的医院或者学校,进行行为上的治疗。依靠单纯的说教是没用的。

 

  快感形成依赖,最后以致上瘾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心理咨询老师陈浩认为,网络上瘾是一种病态,称为IAD,即因特网心理障碍。“网络的使用者能获得快感,进而升级为依赖,最后到达上瘾。”

  陈浩说,网瘾有很多种,而网络游戏上瘾最多。因为,网络游戏给使用者带来的“成就感”巨大,如果一个人在现实中压力大,挫折多,不太受欢迎,他在网络游戏中,能当“大侠”,“国王”,实际上一种“心理补偿”。这是人类趋利避害的本能。

  针对网络游戏成瘾原因,陈浩认为,对于学生来说,父母和学校,要向“游戏”争夺孩子,最重要的武器就是,给孩子爱,满足学生的成就感,转移学生注意力,学生自然会离开网络。

  成人网瘾,陈浩说,他有一个好朋友,曾经沉迷网络游戏,一玩玩到凌晨三点,甚至通宵,曾经请求他帮助,效果不大。但是结婚后,工作忙,带小孩忙,居然自然而然戒除了。

  “最佳的治疗方式是靠行为治疗,单纯心理治疗效果不明显。”陈浩说。

 

  律师观点

  网络成瘾纳入精神病范畴,是不是犯罪可以免责呢?北京军区总医院成瘾医学科主任陶然,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法律上只规定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人犯罪不用承担法律责任,其他所有精神病患者都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应责任。所以,将网络成瘾纳入精神病不等于犯罪免责。

  广东君政律师事务所张喜凤律师认为,网络成瘾纳入法律所认可的精神病诊断范围,行为人刑事犯罪或者民事违法,是否可以免责,不能一概而论。需要根据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精神病人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有无或者大小来区分。

 

                                                     --《东莞时报〉11月10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