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与单纯
(2008-09-25 14:13:37)
标签:
杂谈 |
分类: 家庭与教育 |
儿子的语文老师布置了一道作业,是口才锻炼题。题目是:假如你现在要竞选班委,那么你会如何说,来让大家选你?把你要说得话写下来。
很少当班委的小家伙无论怎样启发,都不会做这道题。他找不到任何“感觉”。没办法,为了启发他的感受,我问他,如果要感谢妈妈的话,他会感谢什么呢?这下小家伙终于有话可说了,什么陪他打游戏机啊,陪他看书啊,陪他玩啊什么的,可就是没有感谢妈妈给他做饭洗衣之类的。
我心里直嘀咕,怎么他心里只有感兴趣的,不感兴趣的就没有了呢。
可是,再想深一层,他看重妈妈陪他玩,不仅是因为感兴趣,也许还因为在玩的时候是有限制的,时间上需要控制,而且经常需要他主动提出来,这让他更加珍惜能玩的时光。可是,象做饭洗衣这类的活儿,从来都是家长安排好的,永远不需要他来操心。这会让他无法产生深刻的感受。
我又想起,曾经问过儿子,觉得谁爱他。他回答了爸爸妈妈,然后就没有了。其实,其他的家人也很爱他,但是他好像没有什么感觉。
我一直在想,是否泡在爱里面长大的孩子,会丧失了对于爱和感恩的敏感呢?当然,这跟我们的引导也有很大的关系的。
或许可以这样说,你最需要的,同时也是你最关注的;你最不关注的,同时也是你最满足的。
我见过一个孩子,跟我儿子差不多大,也是7岁。可是,他非常的老练,圆滑地跟大人打交道,吸引大人的注意,豪不客气地提出自己的需求:玩的、吃得、用的......不象我儿子,对于自身需求就除了玩,其他的似乎都不在乎。
那个孩子在一个破碎凌乱的家庭长大,从小跟着奶奶,已经习惯了东家西家混住的日子。
对于这个年龄的孩子,过早的成熟,也许是一种悲哀。
一个来咨询的客人,生意很成功,交游广阔,意气风发,为人处事练达。在谈到童年的时候,她述说了家境的贫寒,生活的不易,当然还有后来初出道时的挫折与陷阱。种种的这一切,让她如今发奋图强,终于出人头地。可是,往事不堪回首。那份苦和累,实在不足为外人道。
曾奇峰老师曾说过,对于一般成年人来说,成熟世故的人通常背后有着艰难的经历;而幼稚单纯的人,背后也许意味着早年顺畅平坦的生活。
今天回过头来看,每个人走过的道路已经是无法选择。可是,这当中的牵连,却实在让人感慨!
如果有道选择题:你想要成熟还是单纯?
你该如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