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庭教育
(2008-06-30 12:42:17)
标签:
杂谈 |
分类: 家庭与教育 |
(一)
早上,送读一年级的儿子去上学。今天是学校期末考试的日子,考完就准备放暑假了。
一路上,我本想说几句鼓励争取考出好成绩之类的话,后来一想,还是不说了吧,给孩子继续保持一种平静轻松地面对大考的心态,就像平常上学一样,可能更好。孩子内心的压力,通常都来源于家长。
本来沉默的儿子突然想起来一样事情告诉我:“妈妈,姑姐说我考多少分她就奖励多少钱给我,考一百分就奖一百元,考90分就奖90元哦!”
“哦,是吗!”
“还有,大姑妈说,如果我两科都考一百分,她就奖励300元给我!”
“呵!是这样啊......”我愣了一下,一时觉得有些张口结舌,不知道是喜是忧的感觉。
亲戚们可真大方!当然这也意味着她们对小家伙的喜爱与呵护。不过,老是用金钱来对孩子进行奖励的话,会有种把孩子推向过于金钱物质化的危险。虽然,奖励钱是个最方便的方法。
定了定神,我告诉儿子:“妈妈还是觉得..唔..奖励礼物要比奖励钱更好。”
“为什么呀?”小家伙不明白。
“唔..因为..”我一边思考一边逐字逐句地搜索着,“因为妈妈觉得礼物比钱更加有意义啊!”
“为什么呢?”小家伙更加迷糊了。
“因为,钱是要用得好才有意义的。比如,同样一百块钱,如果全部拿去打游戏机了,那就没有意义了;但是,如果拿去买了很好玩喜欢的东西,或者买了很好看的书,就比较有意义了哦....”
儿子听完后沉默了,没有再说话。但是我知道他在思考,也会逐渐明白我所要表达的意思。
其实,何止孩子,金钱的意义,同样是成年人穷这辈子希望在内心寻找的答案......
(二)
跟两个朋友在酒吧里喝酒聊天。聊到自己的孩子。我们几个人的儿子年纪都差不多大,6、7岁左右。说到孩子的礼貌问题上,酒到酣时,个个唾沫横飞,鸡飞狗跳。
一个气呼呼地说,有一次他的儿子不肯主动招呼到访的外公外婆,无论怎样批评就是倔强地不肯叫人,于是被他很严厉地罚站到门外,以示惩罚......
另一个感慨地说,他的儿子也不爱主动叫长辈,老是被自己批评,可是,自己想想看其实自己对父母也是很少主动打招呼的,每回见面也习惯了惯常的冷漠态度,难以“爸、妈”的叫出口,自己都不能以身作则,又怎样要求儿子去招呼别人呢!
我忍不住大声附和,说的太对了!正是如此!不得不承认自己也正面临这样的尴尬问题。
我们爱要求孩子怎样怎样,爱批评孩子不该怎样怎样,却有没有及时地回头想想,自己在这方面有没有成为一个楷模?
我们的一举一动,孩子都看在眼里,学在心里呢!原来,孩子就像一面镜子......
真的,其实,不是我们在教育孩子成长,而是孩子在教育我们重新成长,及时地调整言行,以适应孩子发展的需要,并成为孩子的楷模。
曾奇峰老师说,就把跟随孩子的成长当作是让自己从头再成长一次吧!
何妨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