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系的浓度--5月29日咨询师小组聚会后有感

(2008-06-04 11:04:59)
标签:

杂谈

分类: 媒体、沙龙与讲座

一个孩子,从小在爷爷奶奶身边成长,稍大后回到父母身边。记忆中没有什么坎坷的经历和遭遇,也没有什么严重的心灵创伤,更加没有什么浓烈的爱恨情仇,只知道,从来没有特别依恋过谁。长大后顺利地结婚生子工作,一切仿佛平平淡淡。直到有一天,突然对自己产生了疑问:我是谁?我为什么会这样?好像不会爱,也好像不会恨,不缺爱,但内心总走不进一段深刻浓烈的关系中去?

感觉起来,好像,那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尤其是亲密爱人之间,“稀薄”的关系状态。这种“浓度不够”的感觉,更多的,是出于内心,而非现实的需要......

显然,早年跟父母间的“稀薄”的依恋关系状态,会深刻影响成年后的亲密关系状态。

也许,在感觉印记中,“浓烈”总将归于“浓烈”,而“稀薄”也总将归于“稀薄”。自我探索的欲望不出现的话,人生的轨迹便会循例勇往直前。

该怎样看待亲密关系的“浓度”?人与人之间的爱恨情仇,都指向着双方关系的状态,爱恨情仇如何表达,表达与否,都将决定着关系的“浓度”。

不是只有爱才是关系“浓”,恨和怨同样也是一种“浓度”的表现。

当一个人开始苦苦追问自己为何如此时,“浓度”的表现便已开始,因为,此时关系的对象指向了自己--如果跟别人的关系是如此“稀薄”,那我便跟自己“浓烈”一些吧:我思考自己,我探索自己,我理解自己.....我将跟自己建立一个浓厚的关系,然后再去面对今后的人生之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