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家亲戚,让其余的家人均感到相当的头痛。
这是个典型的阴盛阳衰的家庭,妻子精明能干,是家里的经济支柱,但脾气暴躁,态度强硬;丈夫忠厚老实,表现懦弱,待业在家,性格却也颇为倔强。两人自从孩子降生起,就经常吵架甚至打架,弄得几乎家无宁日。妻子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丈夫不愿出门工作,不想办法去赚钱,在家里当寄生虫。而丈夫虽然也承认自己不出去工作赚钱是不对的,但是破罐破摔,就是要跟妻子耗着,理由是谁叫你总是动不动就骂我,贬低我,在外边把我的名声都给说臭了,仿佛我是猪狗不如。
只可怜了那对年纪尚小的子女,成长在这样一个阴云密布的家庭,两个孩子都表现出性格沉闷内向,不爱与人交往,胆小粘人,严重的缺乏安全感。
最近两人又一次大动干戈,情形看起来非常严重,男的甚至咆哮着威胁要作出什么伤害对方的行径出来。女的把这个情形跟自己这边的家人说了,家人顿时颇为紧张,生怕一不小心会发生什么事情。
其实,这已经不知道是第几次两人大动干戈了,每次都显得很严重。但是,据说这次特别的严重,男的态度和脾气似乎比以往要更加强硬和暴烈,从来没有这样过。女方的家人,也就是我这边的亲戚,听说后都害怕得不行,可是又束手无策。那份焦虑让我都受到了强烈的感染。
一直以来我都很少介入他们的家事。原因很复杂,一来清官难断家务事,二来我以亲戚的身份,也较难进行一个专业的心理辅导干涉,而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并没有主动来寻求我的帮助。
然而,看来,这次我必须要采取行动了。
我感觉实在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这一而再再而三的给家人舔的乱子和麻烦,还要持续到什么时候呢!
考虑到这种情形下见面有些尴尬,我决定先分别打电话跟两人进行交谈,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双方目前各自的感受和计划。
我交谈的目的很明确,一是检查情形的真实状况;二是督促对方更有效地面对现实,而非沉浸在抱怨当中;三是引导对方在电话中尽量地发泄积压的愤怒和怨恨,从而降低恶性事件爆发的机率。有些情绪,如果没有通过专业的技巧和方法来进行帮助的话,还真的很难从正常渠道被充分发泄。而负面情绪的压抑和扭曲很容易造成恶劣的后果。
电话交谈的方式持续进行了几次,过程还算顺利。男方的怒气在逐渐下降,女方的态度也在逐渐软化。一场危机在悄悄地化解。家人不禁都松了一口气。
这部分地得益于由于过去的较少介入,令到我如今还能够尽量以中立客观的态度和立场,与他们双方进行沟通。做到这点相当不容易,因为我是其中一方的亲戚,态度上稍有不慎,便会引起另一方的拒绝和抵触。
在这个过程当中,出现了两件耐人寻味的插曲。
在交谈刚刚开始进行,局面仍然相当严峻的时期,我曾经试探性地询问态度强硬的女方,如果男方真的作出些什么恶劣举动的话,怎么办?---跟家人的紧张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她的态度和语气出奇地淡漠,她回答道,他想做什么就做吧,反正自己也管不了这么多了,晚上照样关上门睡觉就是!
真是让我有种“皇帝不急太监急”的感觉。
这之后果然没有再进一步发生更严重的事情。这是第一件插曲。
危机暂时度过后,我仍然希望能够进一步跟两人面谈,进入较正规的个人心理成长辅导,以维持长远的家庭稳定效果。
我给他们分头打电话,邀约安排面谈。女的答应过来了。男的却是一副不屑的口吻道,不相信自己的老婆会是那种愿以改变自己的人,不相信她会愿意进行进一步的面谈辅导,所以,他认为她肯定不会来!对此,我不甘心地辩解说,她已经答应明天过来了......可即便我如此说,他仍然是不置可否的态度。
果然,第二天女方失约了,也没有给我任何解释。这不禁让我有些恼火和无奈。真是知妻莫如夫啊!再看看第一个插曲,同样的,知夫莫如妻!哪怕是处于双方势同水火的阶段!
以我对他们的了解,我相信他们私底下并没有就以上的情形进行过沟通。这两人的关系和沟通现阶段可没有好到那个地步。
这两件奇特的小插曲让我开始反思我的行动。
心理咨询有个原则,就是尽量不求不助,这必然有它的道理。我的主动显然是受到了家人情绪的影响,以及对自己专业责任感的一个关注,才让我冒险跨出主动干涉这一步。
不能够说完全没有成效,却面对着重重的障碍和阻力。
很显然,这两个人在家庭关系方面的处理能力相当的不成熟,却一路打打闹闹,离婚又离不成,让家人担惊受怕地度过了这么多年,家庭仍然在维系着。再不良的家庭,背后都有着关系维系的意义和原因,又岂是轻易干预得了的。
曾经有心理学家说过,家庭中虐待和被虐待的关系是这个世界上最稳固的关系。我如今开始慢慢相信这一点。
而这两个人在家庭方面对其他家人的依赖也是显而易见的,且不说生活中尤其是子女照顾和教育依赖等的其他方面,几乎每隔一段时期,他们总是会作出些火爆举动来引起家人的关注和担忧,以及帮助。然后,风波会逐渐平息下来,就像这一次一样。
所不同的,只是这次好像特别严重,而我也破天荒地主动进行了干预。但结果呢,依旧。至少表面上是如此。
我甚至在想,我和其他家人的关注,是否正是这两个人行为背后的其中一个深层动机呢(且不说另外某些更深层的潜意识动机)!就像两个小孩子(他们对待家庭关系的处理方式确实就如同斗气的孩子一般,用心理学的角度,这是一种退行),为了获得大人的关注,会无所不用其极一样的道理。
希望获得家人的关注是每个人都具有的需求,问题是,受到关注的途径和方式是否适当和健康。
只是苦了两个无辜的子女,要在这样一个不健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并且要背负上父母的沉郁的重担。
我能够做什么?
我只好告诉那个稍大些的,心情沉重压抑的女儿,希望她能够明白,无论父母之间发生任何事情,都是与她无关的,她不需要去理会这些,对于父母之间的问题,她也没有任何责任需要承担,同样,她也没有任何办法可以帮助父母。而其实对父母的唯一的最好的帮助,就是好好地学习和生活,做好自己生活中该做的事情,其它的,就由得它去吧......
也许,在不健康的家庭中划分一个明确的心理界限,是对孩子的,最无奈的保护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