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汽车靠站了,一家三口上了车。小女孩大概7岁左右的年纪,手里牵着一个大大的氢气球,脸上挂着快乐满足的笑容。看来这一家子刚度过一个快乐的假日。
这时,乘务员说话了:不能带气球上公共汽车!危险。快把气球扔出窗外!要不就把气给放了......
愣了一会儿,妈妈先反应过来:来,把气给放了......她马上开始动手解气球的绑绳。
女儿脸上本来快乐的表情冻住了。她扁起嘴,有些不知所措了。爸妈为什么不帮自己呢?这个气球是属于她的,为什么又不征询她的处理意见呢?不行,她要抗议!她想。可是,这会儿车上这么多人,又不能太放肆......于是,她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妈妈,孩子气地扭动着身体,嘴里抗议地哼哼着。
妈妈没有理会女儿的抗议。她一边轻轻呵斥着,回家再重新吹嘛;一边继续解着气球的绳子。口松了,气球开始漏气了......女儿嘴一扁,“哇”地哭了起来。
她心爱的气球,代表了这个快乐的假日和父母的爱的她的气球,就这样的面目全非了!
这时爸爸反应了过来。他赶紧安慰女儿说,回去再买一个好了。可是,女儿仍然伤心地哭着。爸爸有些尴尬地看看周围正注目着的乘客们,讪讪地笑着,有些不知所措的样子。
公共汽车继续向前开着,乘客们上车下车。安静的车厢里似乎没有人再注意这个事件了。
小女孩的哭声也慢慢停止了。她软弱无力地靠在妈妈的怀里,一动不动,也不说话,目光呆呆的望着前方,神情沮丧而又无奈。妈妈也沉默着。爸爸偶尔讪讪地笑着,向妈妈闲说着什么。
仿佛,这个事件真的就这么结束了。
可是,我想,这次遭遇,会在孩子的心里留下怎样的印记呢?
孩子失去的,难道仅仅是一个气球吗?
假设,在这之后父母不再对孩子进行特别的引导了,那么--
那个快乐的假日,已经跟随气球的消失而消失了。
而父母的理解、关怀和呵护,在那一瞬间,仿佛变得那样的遥远。
孩子是否会想,这个世界原来有着太多的无奈和无助,我的力量太渺小,连拥有的东西,都不能受自己掌握和控制,哪怕争取,都会失去;更何况是一不留神啊。
而最亲爱的、最崇拜的父母,没有在我需要的时候保护和帮助自己。这让人何其失望,何其失落!
当然,因为孩子还小,当时未必能够意识到事件带来的意义。但是,那种感受是无法抹去的,它们将被压抑,并进入到她的潜意识。
我们已经知道,通常,一个没有得到及时处理的伤害感受会进入人的潜意识,从而影响他(她)今后的人生。而带来伤害感受的事件,也许会被忘记,也许会经过分析而被记起。
我们假设,这只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其中一次类似的事件。那么,我们推测,这个孩子将来的性格可能会有着怎样的发展?
也许,她慢慢地开始沉默了,退缩了,“这是个无奈的世界”;也许,她慢慢地开始叛逆了,反抗了,“这是个不公平的世界”......
亲爱的爸爸妈妈们,请努力在孩子的人生道路上,理解他,保护他,尊重他,尤其是在人生的早期,努力为孩子撑起消融外界压力和风雨的爱心之伞。
要做到如此并不容易。
这需要父母保持坚定的内省心和决心。
而凭的是, 无条件的 付出 和 真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