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刘德华的超级fans杨丽娟追星事件弄得全国媒体沸沸扬扬,杨父的自杀行为震惊全国.
目前的舆论是一边倒地谴责杨父母的不当溺爱教育方式,以及过度的追星行为,也有一些专家评论说杨丽娟患有心理疾病,真正需要的是心理治疗.
杨从15岁起就开始全力追星了.在一个不健康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也许15岁还是个不隌世事的幼稚的年龄.事实上,从杨后来的不上学不工作的经历中已经可以看出她的心理幼稚和不现实的一面.可以这么说,她的心理成长一直停留在了15岁的那一年.
根据媒体公布的资料,杨的父母是老夫少妻,由于妻子不工作不承担家务,杨父肩上的担子很重,并曾在十几年前忍无可忍与妻子离婚,后来由于女儿的要求才重新住在一起.这里有个时间的巧合,杨追星至今也有十几年了.虽然我们不能妄下论断,但可以猜测家庭不和的氛围对女儿的成长所带来的影响.
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每个沉溺于虚幻世界的青少年,包括追星,包括网络等,都跟他们缺乏健康氛围的家庭环境有关.
杨不是得不到爱,父母都溺爱她.她缺乏的是生活中健康的楷模--母亲不愿承担家庭责任不做家务(没有长大,不现实或其它原因?),父亲无力摆脱沉重的生活和现实压力,心力交瘁(无力还是不愿?),父母感情不和谐......这一切再加上缺乏正确的外界引导,都可以成为她逃避到虚幻世界中的理由.
令大家都惋惜的是,杨父成为了事件中最大的受害者.真的是这样吗?一个生命的消逝固然可悲,但是如果,那是他内心早有的选择呢?谁才是真正的受害者?
从已公布的资料来看,杨父是这个家庭中唯一具有一定现实感的人,他曾做过改变现状的努力,比如跟妻子离婚,比如劝说女儿出去工作,可是都以失败告终.看到家境越来越差,看到无力改变的现况,他曾多次向朋友流泪诉苦,并说出过迟早要被这两个女人害死的话.我们可以想象到他当年内心的痛苦和苦闷,交织着无奈和绝望.如果说当年的他内心已经暗暗萌生了寻死的欲望,是完全不足为奇的.
这一切看来,仿佛父亲真的是个受害者.可是,用精神分析的观点来看,就并非如此了.
我有个感觉,杨父的潜意识里有种自虐的隐蔽欲望.虽然我不了解他的成长环境,但是从他后来的生活道路可以看出这点.
他选择娶了一个不承担家庭责任的妻子,直接带来的后果就是令自己的精神和生活都趋于沉重困顿.间接带来的后果就是造成了女儿的逃避现实的心理和行为,而女儿的行为反过来又进一步加速了父亲的自虐效果,并最终导向了潜意识中的死本能.
弗洛伊德说过,人都具有生本能和死本能.只是强烈和压抑的程度不同而已.死亡,也是最终形式的自虐.
在父亲,妻子和女儿的行为是他潜意识达到目的的一个途径.虽然后来,他的尚未完全尚失的现实理智让他采取了一些努力的行动,然而依然无法抵挡潜意识的强烈欲望.这可以解释为何他后来仍然重新跟妻子在一起,并且开始积极地支持女儿的行动,直至趋向毁灭.
潜意识的力量是强大的.太爱女儿? 那是潜意识的借口而已.
对于女儿,我赞成家庭治疗的一种观点,那就是孩子的症状都是潜意识里面为了保护和忠于家庭而来.这个事件也再次验证了这个道理.
女儿通过过度的追星行为,即顺从了父亲潜意识里的自虐欲望,又维护了家庭的完整--爸妈因为她而重新在一起生活,并且为了她的兴趣而最终团结一致,共同进退!哪里还有精力闹分手?
分析到这里,我仿佛看到了一幅外表悲壮而内里却温暖团结的家庭画面,一个因为异常的追星行动和爱而团结在一起的特殊的家庭!那是外人所难以理解的一种变态的快乐--我能够理解了,却感觉异常地辛酸.
还有多少人,多少家庭,沉浸在这种不健康的,自虐的"痛并快乐着"的状态中,并最终走向毁灭?
为了今后走上一个健康的生活道路,专家建议他们接受心理治疗.是的,如果他们的现实理智和自知力还部分存在的话,这是可行的方法.可是,他们根本不认为自己有什么问题,完完全全地沉浸在了内心的虚幻世界中,此时,恐怕心理治疗也难以产生好的效果.
太晚了.
如果在早年,家长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的时候,医生能够意识到是大人的问题,从而建议大人及早进行治疗的话;如果媒体也不是一昧地把注意力放在对孩子和大人的批判上,而是能够及时从心理的角度予以理解和帮助的话,也许事件可以有转机呢?
但那也只能是"如果"了......
逝者已逝矣!生人当鉴之!
但愿杨丽娟的父亲,在天之灵,终能得到安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