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寻找心中的父母(一)

(2007-02-13 14:23:44)
分类: 杂谈

    记得,在青少年时期看过一部卡通片,名字叫作“星仔走天涯".许多年过去了,当中的情节多数已经淡忘,唯有片头的几句歌词旋律时常会在脑海里重放。歌词是这样唱的:

   “我要、我要找我爸爸,去到哪里也要找我爸爸、、、、、、我的好爸爸没找到。若你见到他就劝他回家、、、、、、”

    依稀记得,这部片子的主要情节是讲小朋友星仔如何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去远方寻找他离家的爸爸的。

    我一直不能够理解,为什么这么多年来,我会对这段歌词旋律如此记忆犹新,并且会时常在脑海中回放。直到,学习了精神分析,又在最近看完了精神分析的客体关系和主体心理学的理论,才真正明白了,为什么这段歌曲会如此地打动我。虽然当时年少,不明白个中深意,可是,我的潜意识已经对它产生了深深的共鸣,原来,我早已无意识地明白和接纳它了。

    所以,我很认同,我们对过去的记忆中的每个片段,无论是否琐碎,都可以找到其深刻的意义。随手拈来,都是进行精神分析的好素材。

    精神分析的客体关系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孩子的心中都有个全能的完美的父母形象,如果在幼年时期没有顺利度过这个阶段,那么,这个情结会延续到成年,他会在无意识中一直寻找这样的父母—表现形式是各种各样的,包括典型的,如何去寻找和要求伴侣,还有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上司和朋友同事,甚至希望能够碰到一个如何高超的心理医生,如何地对医生产生依赖和移情,都是无意识当中在寻找完美父母的体现。

    从宗教的角度来说,上帝和佛祖,何尝不是每个人心中那个理想的父母呢?也许,虔诚的教徒是幸福的,因为,他们已经找到了理想中的父母,不需要再从现实中去寻找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新年寄语
后一篇:朋友A的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