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

标签:
杂谈 |
分类: 行者无疆 |
刚从绍兴回来,记得小时候每次读到鲁迅先生的文章,都忍不住期待去绍兴。小时候的梦想终于成真.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孔乙己的茴香豆到故乡的社戏,随处可见鲁迅文化中的故乡情结.
绍兴就是这样一座地方色彩很浓的著名水城。悠悠古纤道上,绿水晶莹,石桥飞架,轻舟穿梭,构成典型的江南水乡景色。东湖洞桥相映,水碧于天;五泄溪泉飞成瀑,五折方下;柯岩石景,鬼斧神工;兰亭以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而被称为书法胜地;沈园则因陆游、唐琬的爱情悲剧使后来者嗟叹不已;此外还有唐代纤道,南宋六陵,明清石拱桥以及与此相关联的绍兴风土人情,以乌蓬船、乌毡帽、乌干菜为代表,在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中,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并呈现独特的地方风采,令人仰慕神往。
我们来到了鲁迅先生的卧室兼书房,他的第一篇文言文小说《怀旧》就是在这里写成。卧室里陈列着的铁犁木床是当年的原物。穿过鲁迅家放稻谷院子的中间小路就来到了仰慕已久的百草园,百草园名字很雅,来到这里发现原来是当时的一个菜园,是新台门内十几户人家共有的一个菜园,平时种一些瓜菜,秋后用来晒稻谷。童年的鲁迅经常和小伙伴们在百草园内嬉戏玩耍,夏天在树阴下乘凉,秋天泥墙根一带捉蟋蟀,对于百草园,先生的文章又浮现于脑际:“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乐趣。”现在我看到的正是鲁迅笔下的景致。
从鲁迅故居出来,东行数百步。往南走过一座石板桥,从一扇黑漆竹丝门进去,就到了鲁迅少年时代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它坐东朝西,鲁迅12岁开始在这里读书,在这里的学习生涯长达5年。书屋正中悬挂着“三味书屋”的匾额,两边柱子上有一副抱对:“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都是清朝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所写。何谓“三味”?根据寿镜吾先生的儿子回忆:“读经味如稻粮,读史味如香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馏卣(一种调味品)。匾下挂着一副《松鹿图》。三味书屋的老师名叫寿镜吾,里面有他一副挂像。
从三味书屋出来,我们将要去拜访孔已己老兄经常去吃茴香豆的地方——咸亨酒店
2
沈园
一处私人花园,经历如此岁月沧桑,至今仍得以流芳,全因为一则千年不老的故事,一首催人泪下的《钗头凤》。
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春,也即陆游与爱妻唐琬被迫分离七年后在此邂逅重逢。当时,陆游已从母亲之命另娶王氏为妻,唐琬也改嫁绍兴名士赵士程。唐琬在征得丈夫同意后,在沈园置酒肴相待陆游。两人在共叙离别情愁之时,陆游感慨万千,心如刀割。临近分别时,陆游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将满腔悲愤,提笔在园壁上题下了千古绝唱《钗头凤》:“红酥手,黄縢酒。满园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唐琬见词衷肠寸断,不禁泪下,回到家中一直沉浸在痛苦之中,难以自我解脱,悲不能自禁,遂提笔和词一首:“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千秋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妆欢。瞒!瞒!瞒!”诗文中,唐琬尽情诉说自己对陆游的无限思念,哭诉自己幽思成疾的境况。已经长久经受心灵折磨的唐琬,经受此番精神刺激,身心再也无法承受,不久就在忧郁中去世。陆游闻知此事,悲痛欲绝,心灵遭受深深的创伤,终生难以释怀,沈园从此成了他对唐琬思念的承载,成了他梦魂萦绕之地。晚年入城,凡逢沈园开放之日,必入园中凭吊。在唐琬逝去40年之后的一天,陆游再一次来到沈园。此时的沈园,物是人非,陆游感慨万千,又作《沈园》二首:“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79岁时的一天夜里,陆游在梦中见到了沈园,醒时又作绝句二首:“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年至84岁时,陆游还是牵挂着沈园,再游沈园时又作《春游》一绝:“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诗人为怀念唐琬,追忆沈园之邂逅就留下了十多篇诗文。陆游一生留下了大量的诗篇,但在同一地点写下如此众多诗歌的并不多见。正因为这些催人泪下的故事和感人至深的诗篇,人们不仅将沈园作为怀念诗人的纪念地,而且还将沈园作为执著爱情的寄托。人们现在所以到沈园,除欣赏古典园林之外,更多的是去那里感受人世间的美好爱情,沈园实际上已经成了绍兴的爱情主题公园。
3
东湖
东湖“虽出人工,宛自天开”,享有“天下第一山水大盆景”之美称,与杭州西湖、嘉兴南湖并称为浙江的三大名湖。
景区融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于一体,堪称浙东著名的山水风景胜地。进入箬贲山的陶公洞,便可领略世外桃源盛景。洞内水最深处达20米,四面峭壁高达50米,向上仰望,顶端露天处,竟狭窄如洞口,光线从这如盖般的洞口射入幽暗的洞中,使坐在小船上的人有如身处井底、沐浴天泽之感。乌篷船贴壁驶过,水滴由岩壁之上点点而落,玲珑作响,仰望石壁上突出的巨石,触摸着冰凉的岩石,黑暗之中一阵诡异掠过,使人顿生置身于险境的感觉,徒留下“剩得石桥凭船过,千丈青峰俯江流”的阵阵感慨。
此外,东湖的园林胜景也颇为令人倾心。听湫亭、饮绿亭、香积亭、扬帆舫、小稽轩、桂岭等雕砌精美,工艺精湛,不仅能遍赏中国传统技艺,亦能于其间把握自然脉搏;望眼湖面,霞川桥、秦桥、万柳桥等各式古桥横跨两岸,犹如卧波长龙,尽数古典、静谧;沿着石阶登上山顶,饱览江南水乡风光,一展眉头,忘身于美景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