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全流通过渡期的市场新特征

(2008-04-01 09:09:16)
标签:

股票

 

产业资本的定价影响力大幅提升

    大小非减持本质上是产业资本参与股权定价,它改变了证券市场既往的博弈结构。股改及2008年前,投资者以机构和普通个人投资者为主,机构在证券定价上具有重要的话语权。今年以来的大小非减持,让大家看到一个新的产业资本群体在证券定价上的巨大影响,相比于金融资本投资者,产业资本有更深的产业背景和产业经验,虽然它们在股权价值的理解和判断上比不上金融资本,但其规模庞大,在今后很长时间内,其对股权定价的影响力将大大超过金融资本。长期看,控股股东由于集中持有大量股权,并能参与或影响上市公司的经营决策,具备先天的优势,将逐渐取代机构投资者成为定价博弈的关键力量。

 

高估值时代渐成过去

    始于2005年底的股市上涨,在2007年顺利达到6100点,估值一度也突破60倍PE,虽然有宏观经济和企业盈利上升等多种基本因素支持,但我们也无法否定其小部分股权流通的背景(大小非限售)。小部分股权流通形成的高估值时代在产业资本介入后,可能已经成为过去。我们很多人过去在分析中国和欧美其他证券市场时,通常都以中国是新兴市场来解释两者之间巨大的估值差异,显然是极其片面了,产业资本才是高估值最重要的“杀手”!

 

过渡期的估值体系紊乱

    中国证券市场上产业资本参与股权定价还是刚刚开始,其参与定价主要还是以单一的“做空”(抛售)为主,而且在既有盈利丰厚的情况下“做空”动力较大,但由于不同上市公司之间的股权结构和大小非规模差异,所以产业资本目前阶段对不同上市公司所形成的“空头”压力不同,它必然严重影响市场业已形成的估值结构,再加上因为恐惧大小非而出现的投资者非理性行为,上市公司间的估值差异将甚于过去,甚至会出现长时间的估值紊乱现象。现在市场上很多蓝筹股的市盈率已经远远低于20倍,但仍然无人问津,这在06、07年是非常罕见的,传统上基于企业价值判断的方法和理念遇到了严峻的挑战。

 

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开始逐渐融合

    在股票市场凄风苦雨的时候,我们看到另一个市场却异常热闹和活跃,风险投资、PRE-IPO和PE投资在股改后一直持续着牛市,并且随着股票的下跌,越来越多的股票投资者将资金转向该市场,这些资金形成的股权一定是明天的“大小非”;另一方面,很多企业通过收购上市公司进入证券市场,很多上市公司通过整体上市及兼并重组做大市值规模,还有很多小非减持原有的股权后仍留在股票市场,继续着股票投资,产业资本“转型”为金融资本也是越来越多。

实际上,全流通市场的股票就是金融与产业两种资本之间互通的桥梁,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融合已是大势所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