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柳宗元巜始得西山宴游记》
(2020-05-05 08:01:59)
柳宗元谪居永州期间,写了著名的“永州八记",《西山宴游记》为首篇。作者以清丽的语言,把自然美景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抒发了寄情山水陶醉自然的宴游之乐。本文借写西山的“特立"以抒怀,写西山景观融入主观情感,表现了柳宗元山水游记的创新特色,突出了柳宗元山水游记在我国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
"自余为憀人,居是州,恒惴溧。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注释:谬人,原指受辱刑的人,这里指遭贬谪的人。施施,缓缓而行的样子,未始,不曾。怪特,奇异独特。)
文章第一段先交待出游的背景,接着写游览过程,最后笔锋陡转,展现西山的突兀怪特,为后文灬出铺垫和衬托,这一段作者运用排比,对偶,顶真等修辞手段,避免了记叙的平淡,造成了错落往复的效果,字字勾连,句句贯通,串起精美的珠贝輝映出一幅醉人的山水图!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上。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缕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注释:岈然,山深的样子。若垤,像蚂蚁穴外的小土堆。萦青缭白,青山白水相互缠绕,白指溪水,青指山。攒蹙累积,聚集收缩丶堆叠。心凝形释:心像凝结忘掉一切,形体像消散那样忘记白已存在。向之:从前:以前。与万化冥合:与自然界万物暗合于一体。
文章第二段展开对西山的具体描述。作者对西山"怪特"的描绘,不是道接从西山的自然景象入手,而是釆用间接的方法,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山高望远的鸟瞰图。极写山川原野的雄伟壮阔的景色。
作者写西山与颢气同在,与造物者同游,极力展示了西山的恢宏气势和脱俗培界,使人不由联想到这不正是作者高尚人格和节操的具体写照吗?
作者这种开阔超然的情怀,似乎忘掉了政治抱负不能实现的愁
闷,其实作者在欢娱旷达的背后,仍旧充满"戚戚之尤"!
"自余为憀人,居是州,恒惴溧。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注释:谬人,原指受辱刑的人,这里指遭贬谪的人。施施,缓缓而行的样子,未始,不曾。怪特,奇异独特。)
文章第一段先交待出游的背景,接着写游览过程,最后笔锋陡转,展现西山的突兀怪特,为后文灬出铺垫和衬托,这一段作者运用排比,对偶,顶真等修辞手段,避免了记叙的平淡,造成了错落往复的效果,字字勾连,句句贯通,串起精美的珠贝輝映出一幅醉人的山水图!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上。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缕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注释:岈然,山深的样子。若垤,像蚂蚁穴外的小土堆。萦青缭白,青山白水相互缠绕,白指溪水,青指山。攒蹙累积,聚集收缩丶堆叠。心凝形释:心像凝结忘掉一切,形体像消散那样忘记白已存在。向之:从前:以前。与万化冥合:与自然界万物暗合于一体。
文章第二段展开对西山的具体描述。作者对西山"怪特"的描绘,不是道接从西山的自然景象入手,而是釆用间接的方法,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山高望远的鸟瞰图。极写山川原野的雄伟壮阔的景色。
作者写西山与颢气同在,与造物者同游,极力展示了西山的恢宏气势和脱俗培界,使人不由联想到这不正是作者高尚人格和节操的具体写照吗?
作者这种开阔超然的情怀,似乎忘掉了政治抱负不能实现的愁
闷,其实作者在欢娱旷达的背后,仍旧充满"戚戚之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