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记承天寺夜游>赏析

(2007-09-11 16:48:43)
          <记承天寺夜游>     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             
                          东波居士,今四川眉山县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第一层,记事.写夜游时间.地点.人物,交待诱人月色和好心情)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第二层 写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第三层 议论,抒情).
    [赏析]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时所作.所记只是刹那间一点儿飘忽之感而已.是作者宁静欣悦之情的自然流露.林语堂先生称之为绝世妙文,余秋雨先生赞为千古杰作.(还有前后<赤壁赋>与<念奴娇  赤壁怀古> )
            文章仅仅84个字,首先记事,交待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并写出了欣悦的心情;接着写景:作者不直接写月色,而是写"错觉":月色如水,天地一色,创造了清明淡雅,空灵静谧的境界;末尾议论抒情:两位步月谈心的友人,闲散无拘,冲和淡泊的心境跃然纸上.
            "闲人"二字,细细体味,实属"文眼",一方面表达了作者"被诬陷遭贬谪"的愤懑心情,也表现了作者一种解脱旷达洒脱的精神升华!
            <记承天寺夜游>文笔清新,隽永,凝练,含蓄,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说:"若打算写出宁静欣悦,必须先有此宁静欣悦的心境."
           {附}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对苏轼早就心怀不满的御史李定等人,摘取苏轼词中的句子加以分析上奏皇帝,说苏轼"衔怨怀怒""包藏祸心",元丰二年七月二十八日苏轼被捕,押解京城,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时年苏轼44岁,45岁被贬至黄州,一住就是四年,这四年是苏轼宦海低谷,却是他文学的高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