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历史上的西夏王朝,从景宗武烈皇帝李元昊(1004-1048) 1038年称帝,到公元1227年亡于蒙古,共历时189年。作为番汉两元政治(后逐渐完全实行汉法制度)的国家整体,西夏王朝曾经承载了汉族与西部少数民族共荣和谐的大任。当时,西夏是与北宋、辽三权并立的多民族有限度政权,人员构成以党项族为主导,汉族与其他族群为辅。作为安抚的一种手段,北宋政府在宣和元年童贯尽复横山之前,一直给其岁币,即所谓的“岁赐”,用以保持边境的安宁。李元昊父李德明,西平王,元昊袭位后,于1038年称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李元昊晚年,挥霍无度,纵情享乐,肆意诛杀,后因强夺太子宁凌噶妻为后,而被宁凌噶刺死,酿成令人唏嘘的杀父情仇。元昊死后,西夏王朝先后经历了毅宗昭英皇帝李谅祚、惠宗康靖皇帝李秉常、崇宗圣文皇帝李乾顺、仁宗圣德皇帝李仁孝、桓宗昭简皇帝李纯佑、桓宗昭简皇帝李纯佑、襄宗敬穆皇帝李安全、神宗英文皇帝李遵顼、献宗李德旺,至末代皇帝李睍即位1年,西夏便被蒙古所亡,李睍投降被杀。西夏王朝一度垄断河西走廊的交通要道,经济以畜牧与商业贸易为主,多数国民信仰佛教。西夏王朝存世时间虽然不长,但由于能立足本土并与宋王朝联系密切,所以文化上也还是有很多成就。包括创制文字、佛教雕刻、绘画丝织、日用杂艺等等。暑期的宁夏之行,分别到宁夏博物馆和西夏博物馆进行参观,自感收获不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