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在10年前出版的《中国艺术美学》一书中曾说:“中国的原始绘画艺术非常发达,依据其存在方式和表达媒介,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附着在彩陶上的绘画图案,另一是大量存在的岩画。……中国原始时代的岩画艺术,由于数量极重所以其表现的内容也非常广泛,例如,有反映劳动场面如狩猎、采集、放牧的,也有表现原始舞蹈,以及祭祀、战争、凯旋、日常生活的,几乎无所不包。岩画图案则人物、动物、植物、器具等样样都有。……这些岩画飘逸生动,多彩多姿,艺术表现力极强,生动地记录了中华大疆域中各民族审美意识的产生与流变。这些岩画和陶塑一样,都具有实用、宗教、巫术、审美等多重价值。”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这样记载:“河水又东北,历石崖山西,去北地五百里,山石之上,自然有文,尽若虎马之状,粲然成著,类似图焉,故亦谓之画石山也。”这里说的就是位于宁夏、内蒙一带的各种原始岩画。贺兰山岩画是我国岩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岩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突出特点是朴实自然,造型习练。通过各种不同的岩石刻绘形象生动地反映了众多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和生存体验。自古以来,贺兰山地区居住着羌戎、匈奴、月氏、铁勒、突厥、党项、鲜卑等等众多少数民族,他们不仅能歌善舞,而且善于模仿刻画,其创作的岩画浑圆朴实,自然传神,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这些岩画以人首和动物图案为主,间杂有一些其他图案,包括一些抽象图案和文字。或静态,或动态,或独立,或连贯,多姿多彩,美不胜收。暑期的宁夏之行,专程到距银川城50余公里外的贺兰口,也就是到位于贺兰县金山乡的“贺兰山岩画景区”进行游览,面对古人留下的遗迹,感古存之形象,慨生存之沧桑,今以图记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