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超化寺到樱桃沟

(2012-06-11 08:17:09)
标签:

超化寺

九里山

樱桃沟

旅游

分类: 旅图风光

从超化寺到樱桃沟

    5月13日是个星期天,我和一位博士即将毕业的学生完成了一次漫无目的的休闲之旅,此事过去已近月余,但种种经历颇让人回味,现在终于得闲把这次游历的过程记录下来和朋友们分享。

    记得是5月12日晚上,一位正在准备博士论文答辩的学生给我打电话,问我周日有无出游计划。我告诉他说“有计无划”,也就是打算去爬山,但不知去哪里,因为周边的大小山几乎都去过了,而且有的已经去过多次!放下电话,我决定上网查查,结果在网上发现一个位于新密与禹州交界处的九里山,我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山,经与学生商量,决定到那里看看。于是,13日早晨,我们两人结伴而行,因为我不想开车,学生驾着他的两厢标致307沿环城高速上郑少高速,不一会儿便来到新密。从新密东下高速后,我们边走边问,一路南行,不多时便来到了超化镇。超化镇号称新密第一工业大镇,以煤炭和耐火材料为主导产业。有“中国乡镇之星”、“河南省十佳乡镇”、“中州名镇”等诸多荣誉称号。

     刚进入镇中心街道不久,我看到了一个高耸的古塔,决定下来一看究竟。原来此处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超化古寺!超化寺全称超化阿育王寺,始建于隋开皇元年(581年),唐代时达到鼎盛,高峰期僧众多达两千余人,在全国寺院中名列第15。据有关历史记载,释迦牟尼灭度(圆寂)百年之后,阿育王将佛祖的真身舍利分为84000份,中国得到19份,并分配到各地建造19座佛塔,超化寺佛祖真身舍利现存于河南省博物院。原来的超化寺有上中下三个寺院。目前,上寺仅存硬山灰瓦顶建筑三座,但看上去十分破旧;中寺的唐代十三级砖塔毁于大动乱时代,上世纪90年代复建;下寺又名金钟寺,尚有部分古代建筑遗存。

     从超化寺出来后,我们沿一条小路继续南行,目的地是超化镇的草庙村,因为九里山就在草庙村附近!进入草庙村后,道路时好时坏,不过我们两人的心情却一直比较高昂,毕竟路旁的青山绿水和悠扬的鸟鸣声都让人感到大自然的生机勃勃!不久我们开始沿一条土路上山,道路开始变得坑洼不平,行走艰难,但学生坚持要把车开到山顶附近!后来在我的建议下,我们把车停到山腰处,然后步行上山。绕过两道山洼之后,看到山顶处有一个城堡一样的建筑群。走到跟前,才知是上世纪70年代新建的一座道教寺院,看上去十分破落。简单参观之后,我们开始在山顶处边转悠边休息,沐浴初夏的山风,感受大自然的清爽,心情不算很差!

     从山顶下来后,我们没有沿原路返回,而是翻越山脊,沿山另一边的一条狭窄、凹凸的土路下行,一路上惊险刺激,甚是过瘾。没用太多时间,便下到山底部的一个村庄,向老乡打听好路线后,径直回超化镇吃饭。在一家小面馆里要了两瓶啤酒,两盘凉菜,每人一碗捞面条,吃的相当舒适!

     吃完捞面条,看看时间尚早,我提议直奔樱桃沟摘樱桃!于是,一个小时之后,我们来到了侯寨樱桃沟旅游休闲风景区。刚到景区不久,就被一个园主忽悠进了一个樱桃园,眼前鲜红透亮的红樱桃,甚是让人激动,但看上去果实较小,连续在几棵树上摘果品尝,都感觉酸涩味邪,似乎上当了!于是我们决定出园开车寻找大樱桃园。刚走不久,在路上遇到一个农家媳妇,擓着一竹篮大樱桃向我们推销,尝了两个感觉味道不错,我便让她坐上车一起到园子里采摘。这次应该说心满意足,果大味甘,酸甜可口。吃饱肚子后,又摘了十来斤放车上带回。赶在天黑之前回到了家中,结束这次随遇而安的休闲活动!

从超化寺到樱桃沟

从超化寺到樱桃沟

从超化寺到樱桃沟

从超化寺到樱桃沟

从超化寺到樱桃沟

从超化寺到樱桃沟

从超化寺到樱桃沟

从超化寺到樱桃沟

从超化寺到樱桃沟

从超化寺到樱桃沟

从超化寺到樱桃沟

从超化寺到樱桃沟

从超化寺到樱桃沟

从超化寺到樱桃沟

从超化寺到樱桃沟

从超化寺到樱桃沟

从超化寺到樱桃沟

从超化寺到樱桃沟

从超化寺到樱桃沟

从超化寺到樱桃沟

从超化寺到樱桃沟

从超化寺到樱桃沟

从超化寺到樱桃沟

从超化寺到樱桃沟

从超化寺到樱桃沟

从超化寺到樱桃沟

从超化寺到樱桃沟

从超化寺到樱桃沟

从超化寺到樱桃沟

从超化寺到樱桃沟

从超化寺到樱桃沟

从超化寺到樱桃沟

从超化寺到樱桃沟

从超化寺到樱桃沟

从超化寺到樱桃沟

从超化寺到樱桃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