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城无处不见椰
——海南印象之二
我国的不少城市都有自己的雅称,而这种雅称往往以该城市的风物特征为名号,如春城昆明、冰城哈尔滨、泉城济南、山城重庆、日光之城拉萨等等。我国的大多数城市,也都有自己的市树、市花,但以一种植物作为一个城市的雅称,并不多见,以前只听说过榕城福州、蓉城成都等。我国最南端的省会城市海口市,也是这样一个城市。海口是海南省省会,因地处海南岛最大的河流——南渡江的出海口,故名为海口。由于广植椰树,故有“椰城”之称。椰树为热带常绿乔木树种,树干高耸挺拔,树冠整齐利落,树叶呈羽状披针形分布,茂密而华美。椰子树干大、花朵美、果汁甜、果肉香,并可入药、入馔,可谓众美加身,通体是宝。以前从电影上看到过人们喝椰汁的场景,尤其是少年时代,经常看的一部越南片子叫《阿福》,其中阿福上树摘椰果喝椰汁的镜头至今记忆犹新。这次到海南游览,发现整个海南,简直就是一个椰子的世界,种椰树,喝椰汁,吃椰肉,还有琳琅满目的椰制工艺品、椰制食品和饮品等等,不一而足。
清道光三年曾任海南文昌知县的郭象升有《椰子》诗云:“夕阳村外几株斜,结子年来倍有加。莫把寻常花柳看,海南是树亦桑麻。”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种植椰子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宋人赵升之亦有诗云:“落蒂累累入海航,枯皮犹吐绿芽长。金丝发裹乌龙脑,白兔脂凝碧玉浆。未许分瓢饮醽醁,且堪切肉配槟榔。当时曾挂将军首,此说荒唐未可量。”记述了椰子的特点,以及被当时海航人士所珍爱的情况,作者虽对“当时曾挂将军首”持怀疑态度,但对椰子之于海岛的重要性却是深信不疑的,否则他就不会写这首诗了。有“海南第一才子”之称的明代大文人丘浚,乃海南琼山县西厢人,景泰进士,曾官至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等。作为本地人,他对其椰子的品质和特性更为熟知,其《椰林挺秀》一诗写到:“千树榔椰食素封,穹林邀望碧重重。腾空直上龙腰细,映日轻摇凤尾松。山雨来时青霭合,火云张处翠荫浓。嘴来笑吸琼浆味,不数仙家五粒松。”现代诗人田汉、郭沫若等,亦曾对海南的椰树、椰林有所描绘。郭沫若《咏椰子树》云:“独立无枝挺碧空,一头凤尾啸熏风。成林竟作撑天柱,坠地浑疑掷弹筒。首转丘山梁栋重,膏流江海肺肠充。兽中何物差堪拟,产卵成环忆恐龙。”田汉《椰林今日亦长城》云:“当年战血成红果,一饮琼浆百感生。十八万株三十里,椰林今日亦长城。”
关于椰子的来历,在当地还有一些生动的传说,其中最著名的一则传说是:在很久以前,海南岛发生了极为严重的干旱,由于喝不到淡水,不少人因此而丧生。这时候,一位聪明伶俐的少女站了出来,心想老天是靠不着了,与其在这里等死,不如到处去挖挖,兴许能挖出泉水来。于是,她独自一人拿着铲子,到海边去挖啊,挖啊,数十天过去了,可仍然没有找到任何水源。姑娘的举动打动了玛祖,玛祖是海之神,她本身就是在大海中奔波穿梭,为民众救急扶危的。看到姑娘焦急的样子,玛祖婆决定帮助她,随手掏出一个火红的果子,让姑娘把它吞下去。姑娘吞下去之后,眨眼间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大孔雀。由于感到体内五脏俱焚般的焦灼,就拼命地用尖嘴往地下钻。终于,她的嘴巴碰到了清凉甘美的泉水,痛快地喝了一顿。而这时,善良的姑娘想到了更多饥渴难耐的乡亲们,于是,她拼命地往自己的身体里装水,由于水装得太多了,她的头埋在沙土里根本无法拔出来。后来,她就变成了一棵树,她的身躯成了树干,她的尾巴成了树叶,她的头和嘴成了树根。这样她就长期在地下吸吮着泉水,这些泉水源源不断地通过树干送到了树上又圆又大的果子里,让乡亲们摘下来解渴。就这样,整个海岛的人们获救了,他们终于渡过了旱期,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由于这位姑娘叫椰子,为了纪念她,人们就把这种树叫椰子树,把树上结出的果叫椰子果。如今,在整个海南,到处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椰子树,它们都是椰子姑娘的后代,并秉承着椰子姑娘的美德,为海岛人们增善添福,而海口人民也自豪地把自己的城市叫做“椰城”。
海口人民公园外的椰城标志
和平大道上的景观椰树
结满果实的椰树
丛林中的金椰树
三亚亚龙湾风光
夕阳下的椰树
酒瓶椰树
海口火山公园里种植的椰树
椰树掩埋了都市
椰树衬托下的海口住宅
海口美兰生态机场的高大椰树
海瑞墓园里种植的椰树
三亚大东海海湾的椰树和由椰树叶制成的遮阳蓬
椰果长出新生命
南山寺休息厅外的椰树
热闹市区的椰树
生命力如此顽强的椰树
是处可见卖椰子的摊位
兴隆咖啡厂生产的椰奶咖啡
春光食品厂生产的琳琅满目的椰制食品
椰制食品厂的工人在工作
游客在选购琳琅满目的椰子制品
飞机场的售货点也以椰林为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