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痛失大师伯格曼

(2007-07-31 18:01:38)
标签:

电影大师

伯格曼

怀念

文化

感悟随笔

谈天说地

分类: 影视随笔
痛失大师伯格曼 

                       

                      痛失大师伯格曼

 

    昨天是一个令人伤感的日子,首先是“爱笑老人”文兴宇因肺癌在北京逝世,年仅66岁。接着又传来了更大的噩耗——我所崇敬的世界顶尖电影大师英格玛·伯格曼,也走完了他最后的人生历程。两位艺术家,一东一西,同时在一天内撒手人寰,实在让人感到人生无常,生死难料。

    在我开博数月的时间里,曾写过一篇《伯格曼的十二部》的日志,记述了买到伯格曼系列作品的兴致,就在上个月,我又买到了有关伯格曼生平传记、工作、生活、拍影花絮的系列DVD光碟,尚未来得及仔细观赏,就听到了这位瑞典老人去世的噩耗,怎不让人顿生万千感怀!

    我始终认为,如果论电影作品的思考深度,尚没有人能超越英格玛·伯格曼,能与其比肩者,也不过波兰的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等少数几个人物,因为他不仅有热情,还有思想,更有不少导演所缺乏的真挚信仰。正像他在《我的电影生涯》中所说,我认为一旦艺术和信仰分离,它就失去了根本的创作动力。它切断了自己的命脉,不能传宗接代,而是自生自灭。在从前,艺术家把作品奉献给神的光辉,自己却默默无闻。艺术家无论在生前还是死后,都不会比其它匠人更为重要:“永恒的价值”、“不朽性”和“名著”这些词句,对他们是不适用的。现如今,老人家走了,我还是想用“永恒的价值”、“不朽性”和“名著”来评价他的作品,尽管他生前并不情愿这么做。老人家生前还说,如果让我回答我拍片的总目的,我要说,我希望成为建造那矗立在广阔平原上的教堂艺术家中的一员。我想用石头雕出一个龙头、一个仙子、一个魔鬼或一个圣人。做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从中获得的满足。

    英格玛·伯格曼是伴随着童年的孤独而进入电影世界的,一路走下来,他为我们奉献了几十部经典作品,《第七封印》、《野草莓》、《处女泉》、《呼喊与细语》……哪一部都是脍炙人口的经典,哪一部都凝结着他的心智、情感和信仰,因而也都成为洞悉人性迷宫的一把钥匙。在最著名的《第七封印》中,那位思考生命意义的骑士和身披黑袍的死神在海边对弈的场面发人深省,从今以后,伯格曼也可以直接与死神对弈了,不管是在海边,还是在丛林,还是在云里、雾里,在天朝地府,任由他去吧!

    走好,我的大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