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史鸿文820
史鸿文820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751
  • 关注人气:72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逝韵的庙会

(2007-02-20 08:52:40)
标签:

文化

感悟随笔

谈天说地

庙会

分类: 社会时评

逝韵的庙会

 

[近日看到媒体上不少关于庙会的报道,引发了一些感思,就把它写了下来。]

 

逝韵的庙会

庙会最初作为宗教活动(佛、道)向大众示爱的一种策略,对推动宗教世俗化运动无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凝结民间信仰也曾居功至伟,同时,也因此为民俗活动提供了一个狂欢的舞台,特别是把民间祀神祭神和报赛酬神活动吸纳其中,使庙会能在中国封建社会大行其道的根本原因。

近代以来,作为传统意义上的庙会渐趋衰落,直至新中国成立以后,基本彻底从大众视野中消逝。近年来,随着经济大潮的涌动和传统文化的复兴,庙会活动渐行渐起,如今几乎已成为时尚。但作为传统庙会主体的祭祀内容日趋淡泊,而传统庙会后期兴起的“庙市”活动被发扬光大,不过已近乎极度变调。笔者去年春节期间曾到郑州城隍庙庙会进行了体验,备感冷落和无趣。已看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庙祀,倒是各种小商贩的叫卖声不绝于耳,此外便是据说由政府部门指派的一些戏曲表演之类的作秀节目。因为有10元钱的门票阻拦,观众似乎也不多,稀稀拉拉的一些人还在交头接耳的攀谈。

仔细想来,原汁原味的传统庙会已不可能重现,其根本原因在于传统庙会文化的社会基础已经崩塌。在传统的农业社会里,统治者常要借助宗教世俗化运动来进行统治,所以,庙会的出现适逢其时,而民众在精神空虚的生活中也急需一种精神宣泄的媒介,庙会中的狂欢活动因此而起。但传统政府始终没有把庙会纳入严肃的政治秩序中,只是把它作为一种具有稳定性的民俗活动加以监控,政府不会成为庙会的主角,所以传统庙会一直能保持其非主流姿态,成为民间记忆的惯常形式,庙会参与者也能真正以非理性的姿态参与其中。而今天的庙会,功利化成分极高,譬如把庙会活动与经济利益挂钩,甚至有不少人到庙会中去祈求升官发财,光宗耀祖,更有甚者,一些贪官污吏也去祈求保佑自己平安无事。而政府也不失时机地参与其中,甚至成为庙会活动的始作俑者和主导者,大搞“庙会经济”和“姓氏文化节”之类的游戏,借以招商引资,振兴地方经济,并在传媒上大肆操作,以作为地方官员的政绩之功,形成政治权利对民间记忆的粗暴干涉。凡此种种,足以说明不少庙会已真正蜕变为人们所说的“巫术化的金钱游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初一感怀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