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看看美国的“80后”

(2008-10-24 17:03:03)
标签:

杂谈

                                                                  看看美国的“80后” 

                                                                      徐杰

                                                  选自《青年博览》2008年11月下

 

         转眼间,当年还是小孩子的80后现在已经或者即将为人父母了,作为身在美国的一个中国80后,我很感兴趣美国的80后们怎么看待爱情、婚姻、生育、子女教育这样一系列问题。

 

     Adam是我的同事,比我小两个月,出生在19809月,他也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美国白人。良好的教育背景,中产阶级的生活条件,信仰基督教,每个周末去教堂祷告,热爱各种各样只要是“运动”的活动。如果和我有什么不同,就是他结婚比较早,如果不是我们谈起来,我甚至不知道自己都还像一个大男孩的他已经结婚2年多了,儿子快2岁了,他的太太比他小5岁,大学时候就已经和他结婚了。由于年龄比较相仿,所以我们有很多共同的话题可以聊。

 

    “你这几年有什么打算?”我问他。“和太太享受生活,陪儿子玩,争取今年教他学会拍篮球。”他回答我。这是个典型的美国答案。美国社会比较随意,对孩子的期望似乎也没有中国社会的父母这么高,这个社会相信孩子过上自己喜欢的生活,家长的教育就成功了。如果是问中国的父母,大概每一位父母都能列出一串对孩子的梦想和期待。

 

   “不过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马上就要有第二个孩子了,我太太已经辞职回家了,如果上班的话,她就没有办法全身心教育两个孩子了。”——这也是美国社会的一个家庭特点。很多中产阶级都是男人上班,女人在家做全职家庭主妇。

                      “恭喜恭喜,那你太太什么时候生第二个孩子?”我问他。

 

    他的答案绝对超出我的意料。“我们今年感恩节就有第二个孩子了,不过不是生的,而是我们从埃塞俄比亚领养的。本来我们也想从中国领养一个,但是因为手续实在太复杂,所以我们就从埃塞俄比亚领养了一个孤儿.

 

    “为什么不自己再生一个呢?你们还那么年轻?”我问他。

    “因为我们已经有一个很健康的孩子了,但是我们发现非洲有很多孤儿,正好我们的条件比较好,所以我们决定去领养一个,也没什么差别,都是我们的孩子!”

 

   一个自己还像一个大男孩一样的美国80后,在这个问题上的答案给我一个太震撼的态度。虽然是一次简单的对话,但是可以看出来这个美国年轻人的社会责任感自诩为一个观点比较现代,受过西式高等教育的中国80后,我不敢说我自己在生孩子的问题上已经到了博爱的程度,我也不太认为我身边有这么有社会责任感和爱心的80后。

 

    想想周末看完的完整的12集纪录片《大国崛起》,我在想,每一个大国的崛起都不是偶然,而是无数个必然的积累和合力。 中国的80后和美国的80后,是未来10年世界舞台的两个主要的朋友,也是主要竞争对手,看着他们,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反思我们自己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