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在津巴布韦当“百万富翁”

(2007-04-05 10:38:58)
分类: 美文拾贝


                                     □江 云
                                        《青年博览》2007年第6期    
   
人人都是“百万富翁”,已经成为通货膨胀率达1042%的津巴布韦的一个独特景观。我在哈拉雷记者站驻站,真切地体验了和通货膨胀斗争的生活。

  大旅行包当钱包


  “在津巴布韦,如果不带个数百万,你都不好意思出门。”这是朋友的一句玩笑话,却准确地概括了津巴布韦通货膨胀的景象。

    在津巴布韦,停车给小费就得数万津元,买条面包要花12万,一袋牛奶11.5万。与我相熟的书店店员赛拉斯说,现在人人工资都过百万,可是500毫升的桔汁要40万,一卷手纸也要15万。
  
带现金出门成了麻烦,来哈拉雷的头一天,我在北京用的钱包就被雪藏起来,而那时的汇率只是1美元换几千津元。我的前任临走时,很慷慨地把她的化妆包给我作钱包用,并传授经验说,用国内寄报纸的大信封装钱更方便。
  不过两年,汇率攀升到1美元换10万津元,出门要用又大又结实的书包装钱,买大件东西就得钱箱伺候了。一个朋友去买洗衣机,背了1亿津元进商场,洗衣机还没买,肩膀已被钱压得生疼。我和同事去买电脑,着实为如何装那数亿津元伤脑筋,最后我把行李箱找出来装钱,当钱交给电脑公司后,我真切地体会到什么叫“如释重负”。
  该出手时就出手
  朋友常叮嘱我,在津巴布韦买东西,该出手时就出手,因为价格涨得太快了。
  4月初我买一袋大米是300多万,一个多月后价格已超过900万。我看上了一双皮鞋,37.5万时没买,而我买下来时已是350万。渐渐地,我和别人一样学会一次性购买多瓶烹饪油、数袋面粉和几包盐,并在价格上涨后窃喜。
  津巴布韦的商家们,特别是那些卖大宗电器的商家们也有自己应对贬值的方法,他们往往只在一件商品卖完后才会再进下一件同类商品,所以你会发现店里展示的都是孤品,等它卖掉了,新进货品的价格也就涨上去了。
  
   数钱数得头晕眼花

  通货膨胀中的另一个烦恼就是数钱。如今的津巴布韦,9人吃饭要花三四千万津元,结账时,一沓沓钞票数下来,让人眼花头胀,大拇指直抽筋。一次,我跟两个从国内来的朋友吃饭,为了避免争抢付钱的尴尬,大家决定,谁能先把钱点好谁就赢得结账权。
  刚来津巴布韦时,我由于动作不协调,数钱很慢,经过近两年的锻炼,我现在的数钱速度也很惊人了。
  每次去超市,办事规矩的当地收银员接过钱后,总要先把钱按正反面一张张理好,然后再10张一沓码好,最后还要把每100万用皮筋扎好,这个过程要持续10分钟到半小时。
  更麻烦的是交电话费,近几个月来,由于电话费涨价,特别是国际长途和拨号上网费涨价,我和同事每人每月的电话费达数千万津元,收银员点起来要1小时。交第一笔电话费时,排在我后边的人尚能耐心等候,但付第二笔电话费时,他们就发出嘘声抗议了,而我只能红着脸致歉。
  于是,点钞机成了津巴布韦最紧俏的商品之一,但价格贵得惊人,从3.5亿到12亿不等。当新同事从北京带来一个点钞机时,我们庆幸终于可以告别手工点钱的痛苦了。
                                        选自《女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