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捐助你我援手
这是一个“由来已久”的感人故事——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编辑部主任尚昱在网上看到一封倡议书,写信的是一位贵州贫困山村的教师,他所在的学校,学生们除了课本外几乎没有任何书可读,他利用自己的寝室办了一间“爱心书屋”,并倡议爱心人士向“爱心书屋”捐赠适合孩子们阅读的书。尚主任被这封信震撼了,此后她几次用自己的工资选购了适合孩子们阅读的图书寄往这个“爱心书屋”,而学校的学生们也时常寄来他们的照片表示感谢。绿水清波和众编辑得知此事后,经过“谋划”,决定将这一个人行为扩大成集体行为。我社原总编辑、编审刘小敏和本刊主编林润翰等人纷纷捐出了自己家中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书,连同本刊编辑部赠出的《青年博览》下半月刊一同寄往贫困小学。亲爱的读者,我们真诚地希望您也能和我们一起伸出援手,参与我们的爱心捐助活动,您可以将您捐出的书直接寄往学校,也可以寄到本刊编辑部,由我们为您统一寄出。用你我的爱心照亮孩子们的未来!
捐助地址:贵州省湄潭县新南乡流水二小 张忠友 邮编564111
书籍种类:科普类、童话故事等少儿读物、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优秀文学名著、教辅类及作文辅导、工具书
(新华字典、词典、英文词典等)以及适合孩子阅读的杂志。
你想把它寄给谁?你写地址我来寄!
新闻链接
爱心书屋,从26本读物起步
|
来源:中国教师报作者:本报记者茅卫东添加时间:2007-3-14 11:22:00
|
贵州省湄潭县新南乡流水二小地处湄潭、瓮安(分别属于遵义市和黔南州地区)两县交界处,有370多名学生,13名教师(含两名支教老师)。这里地势偏僻,交通闭塞,经济落后,文化极不发达,学生没人看过《蓝猫》、《奥特曼》,没人知道《格林童话》,更没人知道《石头汤》的故事。
2006年1月,张忠友老师将收集到的适合儿童阅读的26册图书放在自己只有9平方米的寝室外间,并向全乡教师发出捐赠图书的倡仪书。倡仪书发出后,张忠友收到了70多册图书,但适宜儿童阅读的只有二三十本。
4月中旬,“爱心书屋”正式向全校师生开放,全部“家当”为近百册图书,以及向学校借来的两张课桌,两条板凳。
张忠友将周一至周四规定为阅览时间,周五允许孩子们借阅。每天,他都会抽空向孩子们介绍图书阅读方法。虽然适合孩子阅读的图书只有50多本,但每天进出“爱心书屋”学生有100多人次,每周借阅量有五六十次。由于书太少,张忠友经常看到很多学生因为没能找到喜欢的读物而流露出失望的神情。2006年5月,他去县城上网,在“湄水网”上的捐助平台发表了“爱心书屋”请求捐赠的倡仪书,得到了许多网友的支持。
随着图书数量不断地增加,管理工作量加大。在2006年9月初,张忠友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在学生中招募管理员,没想到报名的学生一下子突破了100人。张忠友挑选了20多位自愿者,培训后“上岗”,方便了师生的借阅,也减轻了自己的管理负担。
2006年9月中旬,苏州新教育“贵州支教团”一行来到湄潭,向“爱心书屋”捐赠了46本图书。随后,湄潭县育人书店及福建《青年博览》杂志社编辑部主任尚昱等人也对“爱心书屋”提供了支持。
当“爱心书屋”初具雏形之后,张忠友着手开展创建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两项实验,至今学生写随笔已达240篇。
到今年1月,“爱心书屋”共收到捐赠图书581册。不久前,由中国教育报刊社组织捐赠的一批图书也已经寄往学校。 |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