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王仲颖19日在“2011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发布《中国风电发展路线图2050》报告。该报告被过度解读。网上已经把它解读为发改委发布的文件,但是正如发改委能源所所长韩文科所说“路线图是对未来风电产业发展的预测和设想,可为国家发改委等部门下一步制定风电产业发展规划提供好的建议和依据,以及帮助。”也就是说,现在是发改委下属研究所在研究这个事情,最后定夺还需要发改委领导层。当然,这个信息值得关注,一方面关注这信息透露的方向,另一方面关注这个事情最终定下来的时候是怎样的一个规划,有什么样的改变。
这个文件的中文版在相关政府网站上也没有公布,只有国际能源署给出了一个时间,2010年12月有完整的英文版提供。
该报告的主要信息整理如下,信息比较零乱,不想深入探究。因为一,形成规划后还会有改变;二,风能应用的前景已经谈了很多年,加大投入是肯定的。但是对于行业内公司,这样的发展能不能带来高盈利更重要在于解决目前风电存在的技术问题,入网问题,降低成本,做出更好的产品。
中国风电未来40年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2030年和2050年,风电装机容量将分别达到2亿、4亿和10亿千瓦,在2050年,风电将满足17%的国内电力需求。
这些目标带来的是未来40年累计12万亿元的投资需求。在经济性方面,路线图预计到2020年前后,陆上风电成本将与煤电持平。
这份路线图预计,如果将风电上网电价水平控制在0.55元/度以内,2009年规划的七大风电基地的经济可开发量就可达到7亿千瓦的水平。
在陆上和海上风电的布局方面,路线图的规划是:2020年前,以陆上风电为主,开展海上风电示范;2021年-2030年,陆上、近海风电并重发展,并开展远海风电示范;2031年-2050年,实现在东中西部陆上和近远海风电的全面发展。
在解决并网问题方面,制定和实施风电分级和跨省区消纳方案,协调风电、其他电源和电网建设与运行,推进和完成电力市场运行机制改革,这些均被路线图称作迫切需要开展的工作。
除了并网与消纳,未来十年中国风电行业的关键行动,还应包括制定落实可再生能源发电配额和电网保障性收购制度,完善行业管理和技术标准规范等。
2020年后,国内风电价格将低于煤电的价格,国内现行的风力发电补贴政策将逐步取消、退出。
未来风电发展的布局是:2020年以前以陆上风电为主,开展海上风电示范;2021~2030年,陆上、近海风电并重发展,并开展远海风电示范;2031~2050年,实现东中西部陆上风电和近远海风电的全面发展。
自2006年后,我国对风电实行分区域的固定电价制度,并规定风电上网电价高出脱硫燃煤电价的部分,由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支付,此外,根据风电场与已有输电线路距离长短确定了0.01元~0.03元/千瓦的风电并网补贴标准。
王仲颖认为,目前陆上风电开发的成本在0.35元~0.5元/千瓦时左右,相应的电价水平确定为0.51元~0.61元/千瓦。在目前电价机制下,不考虑煤电的资源、环境成本,风电成本和电价水平高于中国煤电成本和电价水平。
但他表示,由于中国煤电价格上涨将难以避免,预计到2020年前后,风电的成本和价格将与煤电成本和价格相持平,届时,在不考虑风电远距离输送等情况下,风电价格将低于煤电价格。
中国风电设备发生事故较多,也暴露了行业管理方面的不足。他表示,“我们将对风电设备的质量问题进行监管,对企业发生的问题包括重要部件的更换、各类事故,建立报告制度,并定期公布”。
此外,风电制造业的激烈竞争最终迎来兼并整合时代,风电市场也会进一步向大型开发商集中,整个行业正在步入成熟、稳定的工业化发展轨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