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阅读我快乐”征文:
读智慧之书,做有用之才
宋晓萌
凡有登高之心者皆读,凡存凌云壮志者皆读,凡溢气质者皆读,凡成就大业者皆读。
-----题记
愿在午后茶茗之时,挑帘任阳光倾泻满屋,坐于阳台角落,捧书静读;愿于黄昏之时,抬眼望尽碧空之五色变幻,倚于天台栏杆,捧书轻读;愿处于学院课堂之上,闻满世间缱眷飘渺的书香,捧书细读;愿置身乡间田野之中,望满眼间轻歌曼舞花草,捧书闲读......读书,自史至今都是文人墨客所喜爱的,当然,不仅如此,爱读书的人比比皆是。纵观中华历史长河:鲁迅随便翻翻泛着读;林语堂排脱俗气选着读;竺可桢切身实践读;华罗庚发愤自学读;茅以升立志五更读......时至今日,我也乐于阅读,感受一次次“与高尚人士的对话”。
细雨潇湘,风扶弱柳,指尖滑过的地方犹如世外桃源,引领我走进一个个亦真亦幻的世界:读冰心的《繁星.春水》,从生活中发掘哲思;读泰戈尔的《飞鸟集》,感受轻灵的意境和唯美的语言;读海伦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震撼于那份不屈向上的太阳光芒般的精神;读老舍的《骆驼祥子》,体会旧中国社会的阴暗腐败;读曹雪芹的《红楼梦》,叹岁月蹉跎,观人生百态;读《朱自清散文集》,知百姓生活之平凡,赏夏夜荷塘之幽清......一本书就是一个灵魂,一个灵魂缔造一个意境,一个意境拥有一段历史,一段历史带给我们一份启示。
相对于我个人来说,给予我启示最深刻的是雨果的巨作《悲惨世界》。这本书写的是主人公冉阿让艰辛曲折,却充实饱满的一生,以此来揭露当时法国社会的黑暗低下,作者的笔下却又不乏人性的光芒和积极的精神。书中融进了法国的历史、建筑、政治、道德哲学、法律、正义、宗教信仰,作者以他细腻的笔触刻画出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使坎坷的故事情节跃然纸上,其中所流落出的那种平实的感动更是触人心扉。
读完《悲惨世界》后,深觉受益匪浅。望青烟袅袅,觉得人生就应该时时刻刻向着太阳生活。不管跌落了多深的悬崖,也终有一天会学会飞翔;不管经历了多少失败,也终有一天会看到胜利的曙光;不管多少次摔倒在泥泞的前进道路上,也终有一天箭步飞驰在无际的原野;不管梦想的水晶球破碎了多少次,也终有一天触碰到令人欣慰的未来……印象最深的那一次,记忆里好像就只剩下老师意味深长的目光,与此同时,落在我肩上的是参加合肥作文比赛的任务。我还是清楚自己的水平的,虽然知道自己可能没有那么出类拔萃,但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还是决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它。我想那是我极少有的十分一丝不苟的态度,从最开始的搜集资料,到最后标点符号的删改,都是经过自己认真的反复推敲。在最后的审核工作都完工后,我长吁了一口气,深觉这篇作文来之不易。可就在拿着这篇我的精心之作去发送到网站上时,一个不小心,把所有的文字都删去了,当时准备得匆忙,也没有留一份底稿。说实话,当时的我面对一片空白的文档时,真的觉得脑子晕乎乎的,恍似一场梦境,梦中的我对残忍的现实说,没事的,梦醒了就好了。可是最后,睁开眼却只有灰蒙蒙的天空,不忍直视的废墟。就那样被自己的泪水掩埋。你不会懂失去自己心血时的感受,付出的越多,现在就越觉得痛心。后来的几天我不知道我是怎么度过的,是没完没了的课哭吗?是没有说一句话的沮丧吗?是独自一人生闷气的不甘吗?好像都没有,但又好像都有。后来不知是在哪个阳光溢满的午后,被丢弃在角落里的《悲惨世界》无意间进入我的视线,那瞬间,恍若隔世,世界仿佛被骤然间按下暂停键,脑海中是这本书的故事如走马灯般的闪过。我只是觉得,我和冉阿让还是有些相似的,他是个逃犯,而我也不是什么闪耀的人物;他经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受人敬仰的市长,而我也好不容易才完成了这篇作文;光芒一时的他后来还是被人戳穿了身份,而我亦是如此,失去自己的成果。但后来呢,冉阿让选择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回报社会及他的国家,最终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而我呢,在这里一蹶不振算的了什么?所以,付出了这么多那就更不该前功尽弃,冉阿让也不还是两手空空重新开始的吗?至少我们都一样,有梦,敢想,看得见目标。嘴角上扬,我想,我看到属于自己的那缕阳光了。我收拾自己所整理的资料,整理思绪,重新杨帆启程。事情的结果还是理想的,我付出了,也得到了一等奖的回报。但手捧那份证书时,突然觉得它的份量是那么重。它的背后掩埋了多少不为人的故事,又绚丽了我一路来多少的经历。我想,我是真的读懂了这本《悲惨世界》。人生是一场漫长而短暂的旅行,旅途中有花香也有荆棘。沧海桑田,似水流年,人啊,当厄运来临时,要迎风挺立,要像冉阿让如山般巍然耸立。社会上需要有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充斥失败和挫折之间,所有人都应该看到事物的两面性,不要以消沉的心态对待世界。记住----“你对世界笑,世界也会对你笑。”
以尊敬的心态对待每一本书,以主人公的身份体验每一本书,以欣赏的态度享受每一本书。进入书的意境中,身临其境,妙在其中。
以不凡的眼睛观察世界的万物,以最完美的听力去聆听呓语呢喃,以与众不同的心灵去对待身边的一切。浸透生活的底蕴,读智慧之书,做有用之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