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叶清标:石溪中学(龙海一中)首任校长

(2009-10-09 12:17:38)
标签:

校园

石溪中学(龙海一中)首任校长

——黄仲琴教授

 

 

 

      石码人杰地灵,人文荟萃,自古以来誉为我省之重镇。二十世纪初,新型的学校已在石码逐渐出现,到处兴办初级小学和国民中心小学。至二十年代,石码各界人士办学的积极性更高,倡议在石码创办一所中学以适应形势的要求。但经屡次自筹创办呈请县府接收,皆以石码是个镇,不是县城为由,不能

黄仲琴(1884—1942年)    批办中学。至民国十四年(1925年),石码商会会长蓝步青以米捐提拨经费在东郊高振岗祠创办石溪中学,这是石码的第一所中学(龙海一中的前身)。因此,特聘漳州著名学者黄仲琴教授任校长。学校招收初中一、二年级各一班,学生六七十人。

   黄仲琴教授(1884年—1942年),名嵩年,号嵩罗,字仲琴,祖籍广东省海阳县(今潮安县)。其父黄卿云在漳州经商,后定居漳城。黄仲琴在1884年生于漳州,少时聪慧好学,在漳州理学名儒王宗敬先生(系漳州名士王作人之父)受业,后与其兄伯琴同进海阳县为廪生,清光绪末在南京江苏法政学堂毕业。他不但精通古文、奇字、考古、订史和书画,还谙熟英日等国外语,知识渊博。毕业后在漳州府劝学所任职,努力推行新学制。辛亥革命后,任漳州府教育局长,后被选为国会议员。袁世凯复辟称帝时,他反对帝制,即回漳州从事护法工作。后致力于教育事业,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他曾在福建省立八中(漳州一中前身)、龙溪县甲种商业学校任职。

    1925年,他应聘出任石溪中学校长。那时他为了抓好学校的校风和学风,经常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他在会上讲:“欧战告终,世界趋势入于经济竞争时代。我国滨于太平洋岸,实当其中。非奖进实业、发展经济,无以自存;非灌输学术、造就人才,无以立本。然必经中学教育,而后可储高等学识以奋斗于经济之场……”。他还在《救国不忘求学》演讲中指出:“当此国难当头,学生们,应负起救国责任。如何负起呢?人说‘救国不忘读书’,我就:‘救国不忘求学’。因为‘学’字比‘书’字意义较为广大。因为我国的失败,就是科学落后;科学落后,就是求学不彻底的缘故。这个国,不是‘读死书’所能救的。……求学第一要明白自己的责任,中学生是国家优秀分子,是未来国家主人翁,地位何等高贵,责任何等重大,但须相当学识,方能负起相当责任。若无相当学识,恐怕那高贵的地位,就会消灭呢!”黄仲琴教授提倡“救国不忘求学”,并认为“学”比“书”范围较广,要求学生爱惜时间,贯通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他又说:“诸君努力求学,又须有高尚的道德。学业固不可落伍,道德尤不可落伍。”他在石溪中学任职时,经常激发学生救国求学的学习积极性,掀起学校良好校风和学风的高潮,打下了石溪中学(龙海一中)以后为革命培养国家尖子人才的基础。深受学生和家长的爱戴,以及社会各界的好评,并获得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戊戎变法重要人物康有为为石溪中学书丹校名。黄仲琴校长于石溪中学任职至民国十六年(1927年)。他虽在石溪中学仅二年许,却开拓了母校为革命办学的辉煌榜样。

      随后,他调广东省历任岭南大学、中山大学教授。民国26年(1937年)抗日战争初起,他随校南迁,继续从事讲学和考古工作,后携藏书数箱前往香港保存。受任香港文化协会委员兼香港福建学校校长。民国31年(1942年),黄仲琴因对日寇之恨日炽,积愤成疾而逝世于香港。

黄仲琴教授著文稽古近百篇,存中山大学图书馆。其《仙都之蓄奴》一文,1982年厦门大学根据该文特派专家深入调查,证实其说。其《汰溪古文》,对石刻进行科学考古,是正唐张读《宣室志》所载韩愈译文之无稽。现仙字潭古刻成为游览的著名景观,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之重视,他之功当首屈一指。他目光如炬,常发现百年陈迹于荒途,而导数十年后之学者以先路,其为学之深邃如此。

   今日黄仲琴教授虽已离开我们,但是他为国办学和治学之精神是永存的。他的辉煌成就事迹已载入1999年新编之《漳州市市志》(人物传·黄仲琴)传芳后代。他的著作已由漳州市图书馆以漳州地方文献丛刊出版《黄仲琴全集》留世。他的墨宝已入选在漳州历代碑帖选《虎文山碑拓》、漳州市政协委员会编的《漳州翰墨遗珍》、龙海市政府编的《龙海市书画作品全集》珍藏。

注:石溪—石码的旧名。

 

                                                                 叶清标写于2009年9月上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