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10月,法国书店的玻璃窗橱印上我的诗句和名字
今年秋天,我有一次难得奇妙的旅行.先来说说法国之旅.
10月22日,我从杭州出发去法国北部香宾大区的首府沙勒维尔参加以大诗人兰波命名的一年一度的国际诗歌节,诗歌节结束那天,我们走过市中心的一家大书店,突然有哥伦比亚诗人发现,我和阿根廷诗人CASTILLA的诗句被印在书店的玻璃书橱上,给了我的意外之喜.
果然,书店里有售我们俩的法文版诗集,据说这三行诗句将保留一年左右.我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出版过15种图书,从没有享受过这种礼遇,而在法国只出了一本,便得到如此厚待,且是在大诗人兰波的故乡,真是荣幸之至.

这是我在兰波之家朗诵.兰波19岁那年停止写作,依然被视为19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有着"通灵者"的雅号,他的名言"生活在别处"影响了几代西方人,他并自己身体力行.兰波短暂(37岁)的一生大部分时光在流浪中度过,诗人故居的每个房间对应一座他停留过的城市,每个诗人在其中的一个房间朗诵,我朗诵的城市是布鲁塞尔,在这座城市里他被另一位大诗人魏尔伦用枪击伤,一举成名.这幅照片的背影正是布鲁塞尔火车站.
法国人的浪漫世人皆知,可不,这回他们又玩出新的花样,这是诗歌进入菜场.十几位穿黑衣,带黑帽,撑黑伞的演员进入一个菜市场,他(她)们手里头还有我从未见过的黑家伙,一根长长的纸做的空心棍子,被他们叫作啄木鸟.他们把它依次放在顾客或菜农的耳朵边,用嘴唇轻轻说话,朗诵一首诗或念一段戏剧独白.只有一个人能够听见,面对这样的场景,即使初次见到的法国普通市民也没有惊讶的表情,菜场的秩序未受到任何影响.

听过朗诵之后,一位身高两米的菜农在轻轻鼓掌.

到了夜晚,这伙人进入了教堂,进行更为神秘的心灵探索.


教堂里的灯光和音响制造出非常神秘的气氛

临别的那天上午,淫雨霏霏,我们来到安葬兰波的公墓,每人朗诵一首诗亡之死,我朗诵的是《午后的生命》.

兰波未结过婚,他和母亲,妹妹葬在一起.
下面是写在窗橱上的我那首诗的全文(哈,有点兰波精神吧?),窗橱上印着的是最后两行(译成法文是三行):
疑问
把头伸出有铁栏的窗户外
把椅子敲碎在膝盖面前
冬天的风从梧桐的肚皮上溜走
落叶的影子在泥土上摇曳并消失
犹如雪飘在湖上被水溶化
大人物坐着轿车去上班
孩子们被一个个小小的愿望驱赶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
像一梭子弹穿过暗夜的墙
1989,杭州

阿根廷诗人LEOPOLDO CASTILLA在他的诗句前
一出火车站大门, 便看到诗歌节的海报

中学生们在为诗人们表演朗诵兰波的诗歌

城内随处可见兰波的身影. 沙勒维尔无愧是兰波之城
虽然参加诗歌节的都是各国著名诗人,且有许多是朗诵高手,有的还特别擅长表演,包括穿插各种乐器演奏,非常吸引听众.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听众和诗人都喜欢宁静和朴素的诗.这也是我获得欣赏和认可的时刻,几乎每次(尤其是拉丁语系)诗歌节间,都会进入我的"朗诵时刻",我的诗集也常常取得最好的"销售业绩",当然归根结底与诗歌的品质和可译性有关(而与某些人的嫉妒无关),这可能也是我不断被邀请的原因之一,仅法语国家就已参加了七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