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居伦敦的加拿大女诗人弗朗西丝在朗诵,
有着惊人的美丽(或许是我见过的最美丽的英语诗人)身患绝症,
即将返回故里,此次朗诵会便是为她举行.蔡天新摄,下同(除署名外)
6月5日,对剑桥来说是个难得天高云淡的日子,下午两点,我在办公室里接到来自南部港城布莱顿的诗人凯斯顿(KESTON
SUTHERLAND)打来的电话,他们已经从昨晚通宵达旦聊天的疲倦中恢复过来,准备出发去伦敦了。
半个小时以后,我如约来到大图书馆门前,把自行车停放好。凯斯顿开着他的小尼桑,前座上坐着昨晚和我联袂朗诵的苏格兰诗人彼得(PETER
MANSON),后座上有家住牛津的剑桥英语系学生IAN。加上我,刚好是四个人。
我们随即出发,一路沿着低于地平线的高速公路,听着机器味道很足的音乐,以每小时120公里的速度行进。50分钟以后,我们已经进入伦敦北部,遇到小小的堵塞,还算顺利地找到伦敦桥附近的朗诵会地点——皮市酒吧。把车停好后,我们来到附近的一家酒馆吃牡蛎。
这牡蛎一盆价格24英镑,大约相当于330元人民币,小盆价格减半。我们要了两个小盆,外加四瓶啤酒和爱尔兰黑啤,我和IAV分享一盆,彼得和凯斯顿分享另一盆。每盆只有12只,自然每人吃6个了。在中国仅仅是一大桌菜中的一道,在英国便是全部晚餐了。当然,还有免费的面包和奶酪,可以填饱肚子。
此时,有两位携带女伴的诗人也加入了我们,一位是布莱顿的美国人DANIEL,他带来的是出生在哥本哈根的夫人,另一位是剑桥学生LUKE,他是自己搭火车来的,女伴来自牛津。之后,我们8人便去了朗诵会现场,皮市酒吧的二楼。场地比剑桥的要小,但听众多达一百人,每平方米容纳了3人。
7点半,朗诵便开始了。主办人TIM从小腰包里随机抽取一张小卡片,叫到名字的上前朗诵一首诗。朗诵分三场,30分钟一场,中间休息时大家下楼添酒闲聊,大部分时间,我都在和移居伦敦十多年的成都诗人胡冬在说话。我们上一次见面,已经过去了八年又三个月。
轮到我时已是第二场了,我朗诵的是《鱼之诗》,这次只用英文。当晚,我谢绝了胡冬的挽留,和LUKE和IAN搭乘末班火车返回了剑桥,昨晚和我们在一起的女生劳丽开着一辆小红车来接,先把我送回到图书馆门前,离出发正好相隔了10个小时。
左边窗口的听众


右侧门边的听众
和彼得在伦敦.凯斯顿摄


凯斯顿和牡蛎
入夜的酒吧,楼上是朗诵现场.


酒吧对面墙壁上的诗歌

LUCK和IAN在返回剑桥的火车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