俳句
俳句是日本古典短诗,由3行17字音组成。原称“俳谐”,这个语来源于中国,意为滑稽。俳句最初出现于《古今和歌集》(10世纪初),其时被看作一种简单的“文字游戏”,将“俳句”的地位提到艺术高度的是“俳圣”松尾芭蕉(1644-1694)。松尾芭蕉出生在一个贫苦的武士家庭,从小就开始学写俳句,29岁时来到了江户(东京)。当时在江户流行幽默诙谐、带文字游戏风格的俳句,芭蕉常常作这样的俳句。在19世纪,正冈子规(1867-1902)提出“俳句是文学”,为俳句奠定了日本代表性诗歌的地位。

俳圣——松尾芭蕉像。

俳句朗诵场面,东京。
格式
俳句源于31音节的短歌(短诗),短歌的第1部分为5、7、5句式的17音,称为发句;第2部分胁句为7、7句式。俳句即取其发句,使之成为独立的17字音的短诗。中国文学很早传入日本,中国古诗一般是5言7律,俳句应该是受中国古诗的影响。俳句用短短3行创作出一个富有情趣的世界,从自然、颜色、季节、惊奇等开始,怀着对人间的深厚感情展开。诗人抓住一瞬间的心情或意识,打开想像之门。俳句较多地采取象征和比喻手法,崇尚简洁、含蓄、雅淡。由于诗短,容易背诵和吟咏,也适应日本当代快节奏的生活,目前业余从事创作的人很多,同时也容易被外国人摹仿,成为超越国界互相交流的工具。
规则
俳句无标题,也不需押韵,但通常暗常季语,这可能与日本四季明显,变化多端有关。按传统规则,俳句要使用“季语”。比如,用萤火虫、冰凉的月亮、枫叶、樱花分别表示春夏秋冬。也就是说,尽量不直接提及季节名,但现代俳句未必要求有季语,更重要的是要抓住瞬间的感觉,及时反映世界和作者的心情。俳句表现的事物和情思,往往是含蓄的、暗示的,有点像含苞欲放的花,正如钟敬文先生所指出,“它像我们对经过焙干的茶叶一样,要用开水给它泡出来,这样,不但可以使它那卷缩的叶子展开,色泽也恢复了,更重要的是它那香味也出来了。”
范例 (如各位有更好的,请不吝提供)
1、蝴蝶正飞来
将要落在野蔷薇
想尝甜蜜花
2、两只小仓鼠
齐齐快乐笼里住
常伴我温书
3、我是一滴水
云雾雨雪是我形
四海任逍遥
4、眼泪会滑冰
鼻子一酸溜出家
冲到下巴上
5、雨爱讲笑话
池塘笑出小酒窝
青蛙叫呱呱
6、朦胧孤枕眠
残梦伴月天边远
懒起弄茶烟
7、孤身莫登山
山前碧水戏鸳鸯
寸寸断肝肠.
附:07世界少年俳句大赛征稿,请看本博主之下列博文:
http://blog.sina.com.cn/u/4c242d17010008ws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