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诗日(之一):睡在天花板上

(2007-02-28 11:34:20)

伊丽莎白·毕晓普(美国)

 

 

睡在天花板上

 

 

天花板上多么安逸

它就像协和广场。

那小巧的枝形吊灯已

熄灭,喷泉回到黑暗中。

公园里没有一个生灵。

 

下面,墙纸正在剥落,

植物园锁上了大门。

这些照片里的是动物。

繁花绿叶瑟瑟作响;

昆虫正在挖掘着隧道。

 

我们必须走在墙纸下

去拜会昆虫角斗士,

与一付网和三叉戟搏斗,

离开那喷泉和广场。

但是,我们可以睡在上面……

 

 

 

注释

 

这首诗作于巴黎,当时诗人住在卢森堡公园附近,协和广场和植物园这两个地名用的是法语。

在第一节,诗人作了一个比喻,即把天花板想象成巴黎协和广场,那里坐落着总统府爱丽舍宫。

诗人在第二节又作了一个比喻,即把房间的四周想象成巴黎植物园,于是墙上的照片里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动物。

又回到起句。“我们”,毕晓普每次去欧洲,总有女友做伴。

 

旁白

 

一.诗人以“睡在天花板上”为假设,展开了一系列丰富的联想。这种表现手法与艾吕雅的《情人》类似,但更奇异,也更理性。

二.一如诗人的其它作品,这首诗中并不蕴涵过多的情愫,也正是批评家们所指的“男性气质”,从中可以让读者获得一种智力的享受。

三.中年以后毕晓普开始在巴西的山区小镇定居,先后长达十八年,这一个性从她早年写作的这首诗中也可以窥见。

 

(蔡天新   译注)

 

参见拙著《与伊丽莎白同行》(花城出版社,2007年1月)或,《现代诗100首》(红卷,三联书店,2006年1月重印,蔡天新主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