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学校坚持十年不收学生一枝花

(2013-09-02 08:02:01)
标签:

教育

育儿


【你知道吗?原来有学校坚持十年不收学生一枝花,他们是怎么想的?】教师节来了,给老师送什么?送多少?怎么送?是家长们心头的三座大山;很多老师都表示,接受礼物也是一种负担;送礼严重干扰到了学校的教学秩序,以及日常规范的管理;不要让孩子纯真的心灵,从小就被污染!


我为什么不让老师收一枝花?http://s9/mw690/4c23fcb8tx6Ckqjvqe4c8&690


 

             北京白家庄小学校长    祖雪媛


 

我们一直有个理念,叫:拒收一枝花

 

给孩子撑起纯净的蓝天,光靠我们教师,是没有用的,需要所有的家长支持。

 

我们提出“拒收一支花”的时候,家长说,“这校长怎么这么讨厌,一枝花,不就一支破花吗?都不让收,这什么时代!”

 

花不美吗?钻戒不诱人吗?购物卡、金条,谁不喜欢这些东西?如果说我们不喜欢,那是不现实的,是骗人的。

 

但是,我们为什么要拒收一支花?下面我就来给大家讲,希望大家懂得、理解。

 

我讲一个故事。九月教师节来了,一个孩子拿着一枝花,满心欣喜、蹦蹦跳跳来到教室,说“教师节快乐!老师,给您一枝花”;一会儿,又来了一个孩子,说:“教师节快乐!给您一捧花!”;一会儿,又来了一个孩子,家长跟着,抬着沉甸甸一篮花!

 

当这些东西,出现在课堂的时候,(或者您在外面)悄悄给老师的时候。

 

第一,  我问您,您给得起吗?有送一枝花的,就有送一块金条的!因为现在富裕的家庭多的是,您比得起吗?

 

第二,  您想想我们的孩子呢,孩子知道彼此送的礼物不同。正好送一枝花或者一枝花都没有送的孩子被老师批评了,这个孩子在想什么?“哟,我送的东西不如其他学生,敢情在学校送礼很重要!”

 

那么,正好送礼重孩子被表扬了,他怎么想?“我妈我爸还真够意思,给我送了这个,今天就给我当上了大队长了!”

 

多年前,曾经有位老师,孩子送了她一个小手绢,老师说“搁那儿吧”,也许老师是忙,但是这个孩子从此心里就落下一个印象:老师看不起他!这个老师是学校十几年的老师,2001年我来到白小(任校长),第一件就是处理这件事。

        

从那时,我们就坚定了这个“不收一枝花”的信念。外面我们不管,(在学校里)不能在孩子这么小的时候,有了这么不公的心理,就让孩子们的心灵受到伤害

 

提出这个理念,是现实问题,也因为我自己的经历。

 

我也是一个孩子的母亲,孩子在上幼儿园时,我就忐忑不安,我不知道今年送什么明年送什么?教师节送什么中秋节送什么十一送什么?送多了送少了?别人送什么?……

 

我们提出“不收一枝花”,一是从学生的心理考虑,二也是我们真心想给所有的家长减负。相信有您的支持,您的孩子一年级到毕业,您在这方面不用担心不用思考。

 

所以,我们说,一枝花和一个钻戒,一张卡和一沓钱,同样都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

 

所以,在这里我代表全体的老师和全体的干部,恳请大家支持我们

 

在这里,我先给大家鞠个躬。

        

我们说的不是空话,我们会在网上进行调研,我们老师也会有承诺;但是呢,我们也不希望个别的家长来打破这个规则

 

我们发现的时候,我们对家长是真的不客气!在这点上,我太感谢大家的理解。

 

从掌声我感受到家长的认同,我们一定会百分百执行!谢谢你们!

————————————

备注

1、这是北京市白家庄小学校长祖雪媛,在2013年新生家长会的演讲片段。为了方便阅读,在不影响原意的情况下,我做了文字的一些改写,以及前后顺序的编辑。

 视频观看请看: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A0MDU2MTky.html

 

这是童书妈妈的第23篇分享,这篇文章是一个呼吁书,我知道,我的力量微乎其微,我也并不知道有多少老师、校长会响应。但我相信,“老师不收礼”的梦想,总有一天,会在中国实现!

 

                “不收一枝花”呼吁书

 

 

一年一度的开学季到了,随之而来的,就是教师节和中秋节的来临……家长们最为头痛的是什么?

 

送礼!——给老师送礼!

 

送什么?送多少?怎么送?是家长们心头的三座大山

 

礼物从鲜花、月饼、大闸蟹,到购物卡、化妆品、金银首饰、珠宝手表;形式从信封、礼物袋,到特快专递;班主任要送,副班主任要送,任课老师也要送……家长们费尽心机,挠破头皮

 

家长们不仅要了解往届礼品的规格形式,还要结合今年的情况,互相观望、攀比,不肯居于人后

 

可悲的是,家长们想要的,真的不是自己孩子在学校里能够得到“特殊的待遇”。

 

他们明知一旦要送礼,则每个家庭都会送。那么,最后得到的,就是期望老师能够给自己的孩子,一个“平等的待遇”。

 

这本应该是天经地义的要求,却需要耗费大量的金钱,时间和精力去争取!

 

乃至,有的家长最后被迫联合,大家公平凑份子,送一份大礼给所有老师——这已经近乎是苛捐杂税的荒唐形式了!

 

老师和学校难道就甘之如饴吗?据我接触到的很多老师都表示,接受礼物也是一种负担

 

因为,如果按家长送礼的多少,来区别对待学生,的确丧失了教师的基本职责和个人尊严,严重扰乱了教学秩序;但如果对接受的礼物视而不见,则心理上也有些过意不去,毕竟吃人嘴短,拿人手短,会有心理上的负担

 

从学校层面,很多校长都表示,非常痛恨这种送礼行为。严重干扰到了学校的日常规范,以及教学和教师队伍的管理。

 

最不应该的,则是对孩子的恶劣影响!无论是儿童心理学家,还是教育专家,都大声呼吁不要让孩子纯真的心灵,从小就被社会不良习俗所污染

 

很多孩子就是看到了这些“潜规则”,从而失去了努力学习的动力,并对书本上的正向价值观,产生了怀疑。还把这种怀疑,繁衍到自己的人生规划中——极其严重地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当一个正处在吸收知识、塑造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中小学生,老于世故地说出“光学习好、能力强有什么用,最后还不是凭送礼和关系!”这样的话时,家长、老师、学校、社会,作何感想?!

 

那么,为什么这样一种多方都深恶痛绝的行为,可以堂而皇之地在中国大地上普遍存在?

 

难道一句“别人都这么做,以往也都存在”就可以推诿责任?难道就没有一些有识之士能够站出来,用制度来阻止这种行为的发生?!

 

所以,当一位小学校长,将“不收一枝花”的信条,奉行了十余年的时候。我们才知道:原来,一项看似困难如山、深为大家所厌恶的行为,是可以被改变的

 

之所以不收一枝花,就是因为有人送了一枝花,就有人送一束花,有人送了一束花,就有人送一篮花,乃至,从花送到礼品、购物券、首饰、珠宝……

 

下面一篇,是北京市白家庄小学校长祖雪媛的一段演讲记录。这是祖校长在新生家长的大会上,演讲中的一个片段。

 

当校长表述了”不收一枝花“的制度,并鞠躬恳请家长们配合的时候。现场响起了数次热烈的掌声,很多在幼儿园就备受送礼困扰的家长,被感动的湿润了眼眶。

 

这不仅是一个学校的进步,也不仅一批学生在健康的社会环境中成长,更是为中国的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做出了一个杰出的榜样: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以力所能及的力量,做一些有益社会的事情。

 

如果,有一位老师加入,那么,就有三、五十位同学和家长得到解脱;

如果,有一位校长加入,那么,就有一、两千位同学和家长得到解脱;

如果,有一个城市加入,那么,就有数万、十几万同学和家长得到解脱!

 

在此,我呼吁:中国的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校长们,赶快加入“不收一枝花”的行列之中!你们现在做的,将在十几年、几十年内体现出巨大的价值

 

因为,你们培养的,是中国的下一代,你们影响的,是中国的未来!

 

 

备注本文封面图片来自即将出版的,“时差绘本联合国瑞士故事”,这是由时差机构在全球寻访十个国家的代表童话,并由这个国家的艺术家重新创作的一个文化项目。通过每个故事,就可以很好地了解到每个国家的文化!本文的插图,作者为瑞士的艺术世家阿雷曼父女!

 ——————————————————

【版权申明】本公众号所有文章,皆是原创,任何媒体(含平媒、网媒、电视广播及微信公众号)使用,务必与我联系。没有取得授权而刊登的任何媒体,我们将追求其法律责任。


【一个请求】谢谢你点开本消息。如果你心有戚戚,请分享到微信朋友圈,或者孩子班里的妈妈群,以吸引更多的“同类”来到这里。希望你和你的朋友对我的文章品头论足,热烈探讨。希望我们的聚合可以点滴改变中国教育,乃至民族的未来。

  请关注童书出版妈妈三川玲 :百万级图书出版人,6岁女孩妈妈,分享癖。每月过眼近50本教育书、100本童书。在此分享触动内心的儿童教育新知。微信号tongshuchubanmama

http://mmsns.qpic.cn/mmsns/5F0bd3z6E5p894sian08KLaKnzMg93PaBNMdGaxLQ0kNgrmr4icnn6Eg/0

  如何关注我?

  1、点击右上角——查看公众账号——加关注

  2、扫描二维码

  3、微信通讯录——点右上角带加号的小人——查找微信公众号——输入tongshuchubanmama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