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他们的工作是一种传奇,还是一个笑话?】

(2013-06-29 23:56:52)
标签:

教育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40位专家,讨论了8年,终于就什么时候该用“碳”,什么时候该用“炭”出台了规范用法意见稿。同样耗时数年讨论的有“黏和粘”、“像和象”、“证、症、征”的用法。
“证、症、征”的大致结论是:
中医学:使用“症”和“证”,避免使用 “征”
西医学:使用“症”和“征”,避免使用“症”
你晕了吗?

继上午听了江蓝生先生(老太太叫先生的,你们就想象一下其学术界的泰斗地位和浑身上下的知识分子范儿吧)了《现代汉语词典》修订原则和方法后,下午又被“名词委”(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刘青主任洗了一下午脑袋。
他花了20分钟将为什么要给各种各样的东西统一名字,规范名字。然后就讲起了几十位专家为两个字的用法讨论七八年的研讨成果。甚至还贴出这群专家煞有其事轰轰烈烈开会讨论的照片。我们一群不懂水有多深的学员在下面开始交头接耳,低声哄笑。
在举例能够汉化的科技名词一定要汉化的时候,他无奈地说,PM2.5讨论了几个月,还是没有办法找到合适的中文名字呀。。。
不过,后来越听,我们就越觉得这群专家的工作还是必要的,比如,元素周期表的每个元素,都得他们定名字,当万恶的西方国家发现了新元素,他们要按照西方国家的命名原则,给这些新的元素尽快命名,在我看来是尽快造个新字,因为在ppt上,那几个名字都打不出来字,都是两个字给拼出来的。
还要统一各行各业的科技专有名词
还要给所有的星星取名字
还要跟海峡对岸的台湾名字统一,多么不容易!台湾的科技名词,有90%跟咱们不一样……
我觉得这些我想笑话的专家都挺不容易的,的确很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