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香港书展

(2009-08-04 14:07:57)
标签:

香港书展

杂谈

学习小麦,爱学习,写体会

(现在才写,先汗一个)

 

1、张爱玲

我爱看张爱玲,但远算不上张迷,我对好多东西都无法特别着迷,这使我常常怀疑自己是不是有问题。

听了两场,三个人谈张爱玲。

一场马家辉与止庵,但两人几乎没有对谈,先马家辉说了一段,然后止庵接着一段,这比较怪。

马家辉讲的是“张爱玲的八堂课”,指研究张学的八个方面,只是匆匆说了题目和提要,感觉像在跟编辑谈书稿提纲。是的,这显然是现成的书稿,我果然是摩羯座,像我的朋友弥安说的,可以把一切人变成作者,一切文字变成书稿,强迫狂。而且,他这书的结构跟我们室正在做的一本《张爱玲二十讲》结构很像。马提到他的书在大陆销量仅6000,我很惊讶,想会后马上告诉他把《张爱玲的八堂课》交给我,起印2万,因为……种种原因,我放弃了这个举动。横横。

止庵本是牙科医生,现在是新星出版社的副社长,著名的张爱玲研究者。我喜欢止庵极了,他的气质很像译言的赵嘉敏,微微笑着,很憨厚,很温和,很细腻,同时又很坚贞。他对张爱玲,我以为,是有爱情的。他用各类文献资料相互印证的方式来研究张爱玲,方式很严谨,情感却很放纵。

我最喜欢理智的人给冲昏头脑一样大放厥词:

这里面有个字,我不愿意说(胡言乱语的胡字)

对于天才,当然是应该纵容的。

我们社著名的图传系列的创始人卢家明说,他曾经打算请止庵写《张爱玲图传》,可惜因为调到其他单位给耽误了。我好遗憾,止庵一定可以写很多柔肠寸断的段落。

因为听马先生和止庵的讲座入了迷,张的版权代理人宋以朗的演讲也勾起了我无限的好奇。

有人给我买了皇冠版的《小团圆》,我唯一看进去是宋的前言,写得很像版权法庭上的辩护词,应该是受了很多非议和诘难的一个人。想不到,这么儒雅。

宋的演讲题目叫《我眼中的张爱玲》,回答这个问题的只有两句话,第一阶段,多少岁之前,我尚未懂事,所以没有印象;第二阶段,张在他家写剧本,不能打扰她,所以也没有印象。

他自称是学统计的,喜欢用数字和理性说话,但这段ppt版的《我眼中的张爱玲》,写得颇有意味。

剩下的时间是对《小团圆》这本书的出版小结,这个第一次接触出版业的版权代理人,用了一种我没有见过的方法来总结出版物,但效果比专业还专业,他是用全心来做这件事情的。致敬。

讲座旁边有张爱玲遗物展,看见了那些熟悉得印得再模糊也认得出来的张爱玲的原版照片,还不太习惯那么清晰,纤毫毕现。第一次看见张爱玲的笔迹,圆润,又有些天真,工整。(黄佟佟在我身边边听讲座边记笔记,我发现她的字跟张的很像,整洁条理,不像笔记。张的是竖排,她的是横排)

 

2、张贤亮

我想听张贤亮是因为他可能是中国作家里面最有钱的,以为会透露一些经营智慧。但一点也没有。--不过作家的讲座都应该讲作品,而且是最新的作品,这应该是常识,这次香港书展我犯了两次缺乏常识的错误。

《一亿陆》是个急就章,为什么会有这个小说?

收获向他约稿,不交就开天窗了

小说创意来源于一条科技新闻,欧洲男人的精子书目已经下降了一半

我觉得这样的作品不精彩的可能性较大,于是中途离开。也并没有买一本书来验证自己的揣测。

 

3、中国不高兴

想当然认为共和联动会透露下图书背后的操作秘密。缺乏常识。

很不喜欢它的两位作者,他们不停地说,人家看了这段文字这个题目这本书,以为我们是怎么怎么想的,其实我是这样想的——太奇怪了,你明明这样想的,你干嘛要在书里面写成那样想的。

而且不承认你是为了炒作。

主持人谢亚芳做的功课和思考基本被两位嘉宾浪费了,每个问题的回答都是“我其实是这样想的……”,而答案跟问题基本没有联系。

 

4、宗教摊位太惊人了

一个字:多

三个字:太多了

不适应,想想,其实本应如此。

 

5、一直在心里迷惑的问题

香港人为什么这么捧书展的场,为什么这么爱买书?

誰可以跟我分享一下心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大声说谢谢
后一篇:感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