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2020年全国卷高考作文之卢锡泽老师说题及下水作文
(2020-07-15 12:30:33)
标签:
教育 |
分类: 学习情况 |
2020年全国卷高考作文之卢锡泽老师说题及下水作文
【2020年全国卷高考作文题】
【适用地区:河南 河北 山西 江西 湖北 湖南 广东 安徽 福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卢锡泽老师说题及下水作文
【试题分析】试题由三部分构成,分别是试题材料、任务指令和一般性要求。
春秋时期,管仲辅佐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亲自带兵阻击小白,差点要了小白的命。后来辅佐的公子纠败给小白,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败军之臣管仲经好友小白的辅臣鲍叔举荐,为齐桓公重用,后辅佐齐桓公成就春秋霸主功业。
【写作指导】
试题的任务指令规定了三个写作的大方向,分别评价三个人物,三句后世评价指出了最基本的三种立意:齐桓之功、管仲之力、鲍叔知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存在,不管评价三个历史人物中的哪一个,都要寻找他们之间的联系,在相互关系中凸显所评之人物。
【下水文】
卢锡泽(河北省名师)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要发言的题目是《千里马何以驰骋千里》,听到我的题目,大家肯定能猜出我今天重点谈的是管仲,是的,管仲就是那个时代的千里马。
春秋时期,齐襄公被杀,齐国可谓是内忧外患,处在危急存亡之秋。乱世出英雄,齐桓公、管仲、鲍叔君臣三人联手,尊崇周王,内修法度,外攘夷狄,演绎了一出“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大戏,向那个时代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煮酒论英雄,有人颂齐桓公之宽容,孔子赞“管仲之力”,太史公多“鲍叔知人”,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且不论君臣三人的高低上下。管仲是那个时代的千里马,这一点大家不会有异议吧。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的是——管仲这匹千里马何以驰骋千里?
只有日食粟一石,才有千里之力
不知大家是否和我有同感,看君臣三人这段历史让我想到了韩愈的《马说》,用马者、伯乐、千里马,与三人形成对应,无疑管仲是千里马。我们就借马来说管仲,日进粟一石是马之为千里者的必要条件,因为马行千里需要千里之力,“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连常马都比不上,更何谈千里马?管仲建不世之功,所需的经天纬地之才,同样需要不断培植,尤其是在逆境中,更不能怨天尤人,否则就会在怀才不遇的愤懑中蹉跎岁月。马只有日食粟一石,才有千里之力,管仲只有不断提高,才有不世之才。
只有伯乐识马,才有骋千里之机遇
马无千里之力,一定不是千里马,有了千里之力也不一定能成为千里马。千里马还需要驰骋千里的机遇。只有遇见识马的伯乐,才能有驰骋千里的机遇。具备千里之力没有遇见伯乐而“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的名马太多太多了。同样,没有鲍叔的举荐,管仲也不会有施展才能的机会,没有徐庶的力推,三分天下的盖世奇功恐怕也只能是隆中草庐中的空谈。
只有千里舞台,才能驰骋千里
有千里之力,又有伯乐识才,也不一定能驰骋千里,千里马是大才,大才需要大的舞台施展才能,用马者要提供这样的舞台,只有千里舞台,才能驰骋千里。没有施展才能空间而“骈死于槽枥之间”的千里马众矣,终不能以千里而称者。大舞台也是千里马驰骋千里的必要条件。齐桓公为管仲提供了驰骋千里的舞台,刘备也为千古名相提供了施展抱负的空间。
今天,我们处在千年的大变局中,我们肩负着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时代是命题者,我们是答卷者,想交出完美答卷,自然不能缺少管仲式的千里马,千里马需要能力、机遇和舞台。我们若想成为这个时代的千里马就应该懂得努力增长才干,懂得珍惜机遇,懂得尊重舞台。